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重新開放,吸引了科技粉前來參觀。 和冠欣攝
“扈總,創新中心還有位置嗎?我們想設個研發中心?!北6ㄊ谐柋贝蠼?,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里,扈德輝又收到了企業急于進駐的咨詢電話。作為創新中心的“大管家”,扈德輝的工作簿上已經列出了一長串排隊企業的名單,足有20余家,將近一半都是北京團隊。
G4、G5兩條高速連通,北京保定之間車程不過2小時;高鐵列車從北京西站出發,41分鐘就到保定東站。然而,便捷的交通一度未能帶動兩地創新資源的融合,直到中關村首個京外創新中心在保定誕生。隨著中關村創新生態向京外轉移輸出,昔日的工業重鎮保定,開始充分汲取北京科技創新高地的養分。
誰說大樹底下不長草?
深色玻璃幕墻的兩座塔樓緊緊相依,頗具現代感,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被當地人稱作“雙子座”。三年前,當“雙子座”大樓被交到保定信息谷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扈德輝手中時,他感受到的,是重若千鈞的責任。
草坪齊整,車位充沛,甚至連商務會議室都提前安上了投影儀……斥資5.2億元,保定市政府打造出如此優越的辦公條件,招商和日常運營卻并不插手,都全權委托給了中關村信息谷公司,而且頭10年免費使用。
信息谷,是由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批準成立的科技產業服務公司。不同于當年尋尋覓覓把優質項目引進來的工作模式,信息谷團隊現在要做的,是反其道行之,把各種優質資源、模式輻射出去。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組建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都說大樹底下不長草,保定離北京這么近,最優質人才都流向北京,這里的創新創業氛圍真能起來嗎?”頭回赴保定考察時,扈德輝心里也沒底。他的擔憂,正是保定產業發展之痛。
“你們先把保定的空氣環境治理治理吧,否則,我們的人是不可能到這兒來的。”幾年前,一家準備在京外設產業基地的中關村互聯網巨頭在保定參觀調研后,給當地政府撂下這句話,仿佛給了保定人一記火辣的耳光。
但保定的短板豈止是環境污染。
保定不缺大企業,晨陽水漆、樂凱膠卷、英利集團……都曾是全國響當當的招牌。如今,除了長城汽車,其他企業的知名度似乎還敵不過一個“驢肉火燒”。
“創新創業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保定產業的轉型升級卻過于遲緩,這其中,人才短缺之困首當其沖?!碑數匾患噎h保企業的負責人頗為無奈:“年年去北京一流高校招聘,總是無功而返。學生們一聽保定來招人,扭頭就走。好不容易培養出能干點的技術骨干,干個三五年,都迫不及待奔著那些待遇優厚的京企甚至外企去了。”
相距不過150公里的北京中關村,同樣面臨瓶頸制約。
“論公司管理,研發、生產全擱北京多方便,可是北京的土地實在太緊張了?!睆氖滦履茉措姵夭牧涎邪l的百能匯通團隊在北京設立了總部和研發中心,當企業想尋覓生產廠房時,卻發現幾乎無處落腳。與他們陷入同樣困境的,還有亦莊、未來科技城的大批科創企業。
日漸擁擠的中關村,急需尋找更適合初創公司生存發展的廣闊腹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號角下,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迅速牽頭成立了信息谷公司,謀劃拓展中關村的“版圖”。
2015年4月28日,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掛牌。當天,40多家北京高科技企業、8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近10家金融投資機構的代表從中關村趕到保定參觀考察。
“保定制造產業基礎好,我們想把生產環節放在這兒?!?/font>
“打算建個分公司,通過保定拓展河北大市場!”
“高鐵上接個電話就到保定了,太適合北京企業兩地布局了!”
這些來自企業的聲音,讓扈德輝意識到,從中關村走向京津冀協同新天地,不僅是政府的號召,更是來自市場的迫切需求。
重視人才、重視創新主體,這個來自中關村的新理念、新思路,從兩地聯姻的第一天就開始萌芽。
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前一天,來自中關村的“緊急通知”,改變了會務組已經安排好的座位布置?!鞍凑諔T例,會場正前方只設兩排領導席。但中關村方面態度堅決,一定要把與會高新企業安排到前排,一定要在椅背上標明公司名稱。”保定高新區管委會副調研員孫婧回憶,第二天的揭牌儀式上,有的高新區領導也只拿到了“站票”。
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一樓,河北省首個設立在創新中心、企業園區的政府服務平臺——“政務服務綜合平臺”已經落地運營,將工商查詢、稅務查詢、國稅地稅辦理、公章查驗等服務主動送上門。
幾個月前,為了解決一家無人機企業的注冊難題,保定市市長帶隊、全市二十多個委辦局一把手來創新中心現場辦公。這樣的待遇,讓觀望中的北京企業打消了對當地政府服務效率的疑慮。
創新生態呵護“金種子”
“老扈,發現了一家好企業,咱得趕緊去一趟,得把他們留在保定!”兩周前,保定市發改委主任給扈德輝打來了一通緊急電話。
開車大半個小時,扈德輝一行人七拐八拐進了村,來到一處簡陋的廠房。走進屋內,數九寒冬的,屋里竟比室外還冷。用塑料布搭起一片棚子擋著寒風,再加上一臺臺鑄造車床和調試設備,就是團隊的生產車間。
這讓見多識廣的扈德輝也愣住了,“知道創業艱苦,可頭一回見這么苦的?!?/font>
別看車間簡陋,這個名叫“玄云”的創業團隊,成果卻堪稱“豪華”——5年自主研發,獲得15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還有20多項專利正在受理申請中。2017年,他們自主研制的微型渦噴發動機賣出1500余臺,銷售額約2000萬元,其中有80%都賣到歐美海外發達國家。到2018年,公司銷售額預計還會翻番。
如此強勁的自主創新實力,讓這個深藏在保定村莊里的創業項目,被全國多個省市盯上,甚至有南方城市想要隔空“挖角”。
“你們專注研發,所有資源對接的事,我們來做,軍民融合、高新企業資質,我們幫著牽線去申請。”扈德輝的“一攬子”服務承諾,讓這個多年埋頭產品研發的團隊動了心。
作為保定土生土長的高科技企業,留在當地還有一個極大的誘惑——可以借助創新中心與中關村的雙創資源無縫銜接,尤其是獲得渦噴發動機產品急需的軍民融合研發與應用資源。幾次溝通后,玄云團隊決定,春節過后,就簽約入駐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發掘、吸引極具創新能力的本地和外地“金種子”在保定扎根,已成為當地政府對創新中心的職能定位。但最初,質疑的聲音有不少:“花這么大代價引入中關村,到底值不值?”
就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掛牌運營后的前兩個月,入駐企業不過十多家,整個大樓空空蕩蕩,保潔人員看著都心急,扈德輝卻依然很沉得住氣。
這時,一家保險公司找上門來,想包下兩層辦公區,卻被扈德輝一口回絕。“智能電網、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研發是我們的產業定位,再成熟的項目,也要先過這道‘門檻’?!?/font>
在扈德輝眼中,把大樓填滿,謀求短期租金收益不是目的,營造好創新創業環境,吸引培育創新能力強的初創團隊和中小企業“金種子”落地,才能為保定產業轉型升級儲備新動能。
為此,中關村團隊每周耗費人力、物力、財力,辦起了一場場沙龍和分享會。
最初,扈德輝委托當地政府代為通知保定企業來參加分享會,但來參會的主要是基層辦事員、行政人員,打盹、玩手機、遲到早退是常態,有時臺上的專家分享結束,臺下聽眾已經走掉了一半,讓扈德輝和同事們頗為尷尬。
不過,中關村人并不著急,反倒忙得更起勁兒了。創新中心的“創新匯”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來了,硅谷成功企業家代表來了,經濟學家來了,他們與資本大咖、創業導師的交流、碰撞,讓參會的創業團隊“腦洞大開”。慢慢的,交流會上“客串觀眾”退出,取而代之的是當地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從保定各地慕名而來的龍頭企業越來越多。
對入駐企業面臨的棘手難題,創新中心團隊也幫著苦尋對策。
以主營半導體器件關鍵材料及裝備的中創燕園為例,總有工人沒上兩天班就鬧辭職?!澳銈兊脑O備太高級,怕弄壞了,賠不起?!惫と私o出的辭職理由讓團隊主要負責人楊海燕哭笑不得。保定當地傳統產業工人多,但操控過自動化設備的技術工人太少,公司只能一次又一次面試,先招工再培訓,生產進度大受影響。
中創燕園急缺的高級藍領,正是保定、中關村攜手加快智能制造產業對接轉化的人才短板。對癥下藥的資源導入很快開始——今年,創新中心從德國引進的國際化智能制造職業教育平臺即將落地,將有針對性地為企業輸送高素質產業工人。
為解決人才來保定發展的后顧之憂,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基地一棟17層樓的人才公寓也即將開工建設。
“一場場交流活動辦下來,一個個人才、技術平臺引進來,很多好項目就自動找上門來了。你看,這就是創新生態環境的威力。”扈德輝說。
中創燕園、百能匯通、用友、廣廈網絡……成立近三年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已有158家知名企業和機構注冊辦公,年營業額近10億元,擁有200多件知識產權。
中關村創新園布局津冀
創新資源的對接,讓優秀人才從北京回流保定的趨勢開始顯現。
去年,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技術研究人員楊海燕,帶著自己1歲和3歲多的兩個孩子,暫別家人,在保定安了家。
依托來自中關村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學半導體材料研究專家、保定人孫永健創立了中創燕園,并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生產基地建起了兩個半導體實驗室和廠房。加快中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研究成果產業化落地的夢想,吸引著更多北京高端人才加入中創燕園。
手持多項專利技術的“90后”青年王世杰,在一次創業失利后回老家保定休假。當他收拾好心情、打算重新投奔北京時驚喜地發現,保定竟然也有中關村創新中心。“北漂”王世杰的腳步留在了家鄉,他的創業故事也開始在北京、保定“雙城”之間續寫。
核心團隊來自中科院、北航等高校院所,百能匯通將總部和研發中心設在北京亦莊,2016年又將全球最大的鋅溴儲能關鍵材料項目落地保定。
“剛來保定時,找不到創業伙伴,一個‘光桿司令’干了半年。現在,好幾個骨干都是從北京投奔過來,公司在當地也招了不少人才?!蓖跏澜苷f。
在雄安、保定、濱海、曹妃甸、承德……走出去尋覓廣闊天地的中關村企業越來越多,中關村創新資源與創新基因的種子也撒落在一個個城市。
聚焦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重點區域,中關村初步形成了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為代表的兩地共建共管園區、以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為代表的技術品牌服務輸出、以石家莊正定中關村產業基地為代表的產業鏈協同創新、以曹妃甸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轉化等多種合作模式。
2017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天還未亮,數十位中關村高科技企業及社會組織代表、中關村管委會工作人員驅車趕往河北。幾個小時后,雄安新區、中關村簽署共建雄安中關村科技園協議,碧水源、東方園林、廣聯達、東方雨虹等十幾家企業首批簽約入駐。
“感謝把雄安最想要的,中關村的牌子、中關村的資源送來了雄安?!睎|道主雄安新區管委會主任陳剛在簽約會上雙眼發亮。
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北京科芯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去年11月集體簽約落戶。成立不過一年多,這片園區就成了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橋頭堡,百度、深之藍、威努特等一批高科技公司的項目以及一批高??萍汲晒D化項目在此落地生根,園區新增注冊企業316家,注冊資本金達49億元。
在河北曹妃甸,自2014年中關村管委會與唐山市啟動共建曹妃甸中關村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以來,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累計簽約京津項目99個,總投資1309億元,其中北京項目83個,總投資1263億元。
走進津冀,北京的科技成果轉化有了更強大的產業鏈支持和示范應用支持。
2月2日,一輛車身小巧、藍紅線條簡潔的無人駕駛汽車駛入保定市滿城區。來自中關村人工智能巨頭百度的無人駕駛車,將在這里加速研發試驗、上路測試,并逐漸駛入雄安、駛入北京。
北京研發、津冀產業轉化,三地聯合應用推廣,有望成為今后北京科技成果加快落地并迅速帶動形成產業化優勢的標準模式。
著眼于更廣闊的空間來謀劃未來,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殷殷期盼。高端人才、“高精尖”企業、研發機構、創投機構云集的中關村,將以全國科技創新高地的“養分”,滋養三地創新基因,推動整個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優化調整和更高質量發展。
新聞背景
中關村企業津冀分支機構超6100家
邁開開放創新步伐的中關村,科技輻射力和影響力正進一步增強。截至2017年年底,中關村企業在京外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超過1.2萬家,其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6100余家,這也帶動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快速提升。 去年,中關村示范區經濟規模效益實現雙提升,總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利潤總額4670.8億元,同比增長25.1%。中關村企業全年實現出口290.9億美元,增長12.8%。 專利與標準往往是體現一地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截至2017年年底,中關村專利申請量73838件,授權量43383件;中關村企業有效注冊商標155954件;中關村企業和產業聯盟主導創制發布標準7115項。 除了開放創新,鼓勵企業走向全球,中關村也通過梳理中關村各分園存量資源,引導各類市場等通過嫁接合作、回購等多種方式盤活存量,導入高端創新要素,承接“高精尖”產業項目。去年共支持7個分園17個項目,支持金額3400萬元,盤活土地面積156畝,空間面積13.9萬余平方米。(記者 孫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