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績單
北京發展成績單 京
加強謀劃部署
將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融入北京城市總規和北京市“十三五”規劃;設立領導小組和10個專項工作小組,建立與津冀對接會商機制;與河北省互派600名干部掛職
從嚴把控增量源頭
聚焦重點領域、區域,2017年1至11月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業務2049件
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與河北省簽署合作協議,發揮北京資源優勢,確定8個重點合作領域及先期支持項目;制定共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協議,推動新建3所學校和1所醫院、對口支持4所學校和1所醫院前期工作
協同創新
實施中關村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計劃,落地11項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舉措,全面建設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2017年1至11月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152.2億元,同比增32.8%
三大重點領域
一體化交通網絡
設立1000億元規模的三地城際鐵路發展基金;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實現封頂
生態環境協同治理
全市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京津風沙源治理造林5.77萬畝
產業轉移對接協作
曹妃甸示范區簽約北京項目129個,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簽約北京藥企79家
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教育資源共享
與津冀簽訂教育合作協議70余個,組建12個三地高校發展聯盟
醫療衛生協作
5個合作項目有效運轉,17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在三地102家醫療機構實現共享
對口幫扶工作
北京13個區與河北16個縣區對口幫扶
天津發展成績單 津
統籌謀劃部署
邀請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出謀劃策,制定印發加快“一基地三區”建設4個實施意見
主動服務雄安
與河北省簽署合作協議,確定8個方面合作事項
協同創新
引進中科院計算所天津分所等20家高水平研發分支機構,全市科技型企業達9.6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4000家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重點平臺建設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注冊企業355家,未來科技城起步區一期基礎設施完工,京津兩地成立京津合作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
深化功能對接
簽約46個央企項目,總投資2200多億元;京冀企業來津投資超1000億元,津企到河北投資435億元
三大重點領域
一體化交通體系建設
京濱城際、津承城際、京滬高鐵二通道等建設持續推進;天津港集團與滄州港務集團、曹妃甸港集團簽署合作協議
區域環保聯防聯控
關停、取締、異地搬遷改造2.1萬家“散亂污”企業,改燃關停燃煤鍋爐10938臺、煤電機組7套
產業對接合作
京津冀大數據協同處理中心啟動,寧河區、東麗區分別與唐山、滄州共建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教育資源共享
天津職業大學、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設立雄安新區分校
社會保障協同
在三地率先推出整建制引進企業職工異地社保“同城化”認定機制
對口幫扶工作
東麗區等5個區分別與承德對口幫扶縣簽署攜手奔小康協議書
河北發展成績單 冀
北京冬奧會籌辦
完成冬奧會籌辦“四個調整”,編制張家口賽區10個專項和7個分區規劃;76個場館和配套基建項目已有43個開工,京張高鐵、崇禮鐵路、延崇高速進展順利
協同創新
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國家級試驗區獲批;與京津共建科技園區55個、創新基地62個,吸引1400多家京津高科技企業落戶
服從服務京津發展
出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實施意見,制定京冀交界地區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加大河流和濕地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力度,全省植樹造林2000多萬畝
三大重點領域
交通互聯互通
打通高速“斷頭路”和公路“瓶頸路”22條段、1400公里;津保城際、張唐鐵路建成通車;北戴河、承德機場投入運營
生態環境共建共享
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全省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降低39.8%
推動產業轉移升級
共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等重點平臺,落地實施北京現代汽車滄州工廠等重點項目
與京津戰略合作
項目實施情況
京冀“6+1”、津冀“4+1”戰略合作協議實施順利,176項合作事項基本完成
醫療衛生合作
實現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職稱評審證書互認,全省300余家醫療機構與京津醫院建立合作關系
對口幫扶工作
京津與張承保21個縣區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十三五”期間安排幫扶資金47.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