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田老虎:淀里的鳥兒回家了
東淀頭村村貌。毛鶴然 王京卓 攝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走在東淀頭村的村間小路上,頗有些桃花源的味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東淀頭人對于家鄉的守護,在十多年后見到了成效。2015年,這個村評上省級旅游示范村,而且好消息還不止這一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從“五一”開始,白洋淀迎來旅游旺季,荷紅、葦綠的時節里,人們泛舟白洋淀,或品茶賞荷,或看鸕鶿捕魚。周末兩天時間東淀頭村能接待游客兩千多名。
白洋淀的八達淀碼頭。毛鶴然 王京卓 攝
“我們制定了統一的標準,每名游客一天三頓飯加住一宿,價格在120元至150元。”村黨支部書記田永強說,讓游客們吃的好、住的好、花銷少,這樣游客才會常來。“最根本的是,咱白洋淀的環境要讓人樹大拇指。”
2017年9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水環境集中整治攻堅行動方案》,要完成納污坑塘專項整治、河道垃圾專項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整治等十項主要任務。
當月的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作題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著力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的發言。陳剛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作出雄安貢獻。按照總書記“既要利用白洋淀自然生態優勢,又要堅決做好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不斷深化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確定治理和保護的目標、任務、路徑和措施,加快恢復“華北之腎”功能。實施生態補水、河道治理、純水村搬遷、淀區清淤的綜合治理,狠抓坑塘、河道、垃圾、“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十個專項治理”,強化水質改善、生態恢復、提高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修復舉措,規劃建設環新區、環淀區帶狀森林綠色屏障,為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打好底色。
2017年12月,安新縣東淀頭村村南頭,豎起河北省省級河長信息公示牌。毛鶴然 王京卓攝
2018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灑向白洋淀,69歲的田老虎像往常一樣踩著冰,和老伙計們撿拾著附近的垃圾。不同的是,帶領他們干活的村黨支部書記田永強多了一個頭銜——村級河長,他們幾個老伙計似乎也從“游擊隊”轉為了“正規軍”。
冬日里的白洋淀。毛鶴然 攝
這個冬天,田老虎在白洋淀里看到一種身上有著栗棕色羽毛,兩翅覆羽為白色的鳥兒,“那是小時候見過的,后來聽人說這鳥叫大鴇,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陳瀟 姚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