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縣:地熱循環梯度利用新模式 除了供暖還能養魚種蓮
圖為園區內的地熱交換站。韓冰 攝
初春的河北雄安新區剛褪去料峭的寒意,微黃的嫩芽早已迫不及待的吐露枝頭。走進位于雄安新區的雄縣創新農業科技示范園,一排排大棚躍入記者眼簾,棚內綠植和熱帶魚交相呼應,整個園區一派生機盎然。
圖為工人正在進行人工增色。韓冰 攝
圖為園區內的熱帶魚養殖大棚。韓冰 攝
“如此優質的地熱資源,除了用于洗澡和取暖,還有很大利用空間。”雄縣創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總經理李瑋說。
圖為工人正在大棚內工作。韓冰 攝
圖為工人清理種魚繁殖魚缸。韓冰 攝
據了解,相比于太陽能、風能和天然氣,地熱是最穩定、清潔的零排放綠色能源。河北雄安新區及周邊區域地熱資源豐富,其中僅雄縣就有約六成土地蘊藏地熱資源,水溫常年在60至80攝氏度之間,特別適合實現梯級利用。目前,雄縣95%以上的建筑采用地熱供暖。
據介紹,雄縣創新農業科技示范園按照“合理規劃、科學開發、采灌平衡、循環利用”的原則,循環梯度利用地熱發展特色農業。該園重點打造了“地熱+”產業鏈,實現了“一次取水、多次利用”的科學開發模式,在為開發區供暖的同時將地熱循環梯度利用于熱帶魚繁育、地熱育苗、普通養殖、蓮藕種植等農業產業化生產,為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雄縣模式”增加了新內涵。
圖為工人正在測量熱帶魚身長度。韓冰 攝
圖為養殖池,可以看到大棚內水汽彌漫。韓冰 攝
目前,該園區正在努力創建具有“地熱+互聯網”、“地熱+大數據”特色產業鏈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打造水園共融,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園區新形象。
圖為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地熱循環利用模式。韓冰 攝
李瑋表示,下一步園區將繼續探索地熱資源利用的新領域與新技術,爭取在增加地熱利用層級上下功夫,做到不浪費一度熱,探索出技術上成熟、經濟上可行,可推廣、可復制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最大化的發展模式。(張帆 諶詩雨 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