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力提升農業供給質量:質量農業助力品牌創建
質量農業助力品牌創建
——河北發力提升農業供給質量③
制圖/展茂光
這幾天,板栗樹剛開始吐露新芽,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卻接到了一筆十幾噸的今秋新產品訂單。
一般的農產品都是收獲后銷售,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喜峰口”牌板栗產品為何未產先銷?
“從土壤改良,到剪枝疏花、生物防治病蟲害、增施有機肥、適時收獲、果品分等級、質量追溯等從種到銷的全過程,嚴格按照板栗有機生產技術規程操作。這是合作社的板栗高價暢銷市場的根本原因。”合作社負責人張國華介紹,每年春季栗花盛開的時候,合作社拿到的訂貨單基本上就把1萬多畝栗樹所產預訂一空,價格每斤還高出市場價1到2元。
“喜峰口”牌板栗暢銷市場,與標準化生產密不可分。
張國華介紹,合作社成立之初,一家一戶的栗農技術管理水平不一,所產栗子質量參差不齊,賣不上好價錢。為了提高產品品質,合作社一方面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與質監部門聯合制定了京東板栗生產技術規范,作為標準化生產的依據。在此基礎上,合作社還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板栗有機生產技術規程,嚴格按有機產品進行生產。
為規范社員行為,保證產品質量,合作社還出臺了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農產品質量公約,不合格產品一律不收購入社。從源頭上保障板栗質量,遏制摻雜使假現象。目前,合作社1萬多畝栗樹,年均為社員增收2000多萬元。
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是我省大力發展質量農業、提升品牌競爭力的縮影。
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助力品牌創建,我省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從生產源頭抓起,提升標準化生產覆蓋率。2017年,我省組織制定了13項、批準立項11項省級地方標準,省級地方標準達到1513項,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728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196個、質量安全示范縣68個,農業生產標準化覆蓋率達到50%以上,“三品一標”認證總數達2456個,綠色優質農產品產量質量穩步提升。全年省級共計監測各類農產品11453批,全年省級農產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9%,農產品質量持續穩定提高。
按照今年省委一號文件的要求,今年我省將繼續大力發展質量農業。實施“農業質量提升年”行動,健全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標準體系,2018年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50項以上,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5項以上。加快推進“菜籃子”產品生產大縣、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農業規模經營主體按標生產,2018年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實現標準化生產,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57%。全省農產品質量檢測整體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
農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為我省品牌農業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依托眾多優質農產品,我省加快了品牌農業的創建步伐。
憑借不同地方的特色產業和產品優勢,我省積極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品牌創建,截至目前,全省品牌農產品數量達6.5萬個,品牌農產品數量年均增幅在10%左右,涌現出遷西板栗、黃驊冬棗等一批在國內外知名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君樂寶、五得利、今麥郎等一批全國性行業領軍企業品牌,帶動了產業發展,全省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7.5%。通過品牌的帶動,有力促進了農產品銷售溢價,增加了農民收入。
今年,我省將實施“冀產農產品品牌計劃”,按照“一縣一業、一園一牌”發展思路,創建52個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實施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每個縣確定1至2個主導產業,打造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重點培育20個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實施企業品牌價值提升工程,鼓勵龍頭企業爭創河北知名品牌、中國質量獎等,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開展品牌共建共享、打造品牌聯盟。 (記者 趙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