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家企業受益!京津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成果豐碩
從2015年7月至2017年年底,京津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公共服務平臺”)已分四批次入住服務機構36家,組織服務活動累計649場, 服務企業22000余家次,服務人數45000余人次。其中由中小中心牽頭組織的路演及配套活動344場(含路演活動183場),服務機構開展的活動305場。路演活動中,已知有21個項目獲得融資,實際融資達到2.44億元。機構圍繞政策法律、投融資、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會計審計等18項內容開展專業服務,直接服務企業6000余家次,其中開發區企業占70%以上。年接待企業咨詢量超10000人次。
清華校友總會、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洪泰創新空間等入駐機構為區內配套引進近百個項目。此外,服務平臺還利用“互聯京津冀”網站、移動端系統,京津冀平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同步開展線上服務,發布信息超過5000條,其中發布政策信息600余條,月訪問量8000余次。
整合優質資源 優質項目紛紛落地落地
2015年10月,京津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在北京亦莊正式成立,平臺成立后,聚合首都金融、科技、人才等服務資源,精耕細作產業專業服務,激發、服務三地線上、線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作為公共服務平臺的重頭戲,北京?亦莊全球路演會是為整合開發區創新創業服務資源、促進企業投融資對接、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而打造的一個區域性創新創業活動品牌。
“2016年,服務平臺組織實施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創業導師團”的建設工作,經征集遴選及優選認定,確定了包括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英諾天使基金導師李竹、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勝江、知名的權威人士在內的首批30名創新創業導師,并于2016年10月雙創周期間由管委會領導頒發了導師聘書。同時,路演會還依托公共服務平臺服務體系以及自身品牌的優勢,通過與平臺及區內外知名機構廣泛的合作,集聚了一批優質服務資源。”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專業的輔導加上優質的平臺,吸引了眾多企業的目光,而通過路演,企業不僅獲得了融資,也同樣被北京亦莊所吸引。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歷途機器人成為了眾多贏家之一,僅在大會期間,就達成了數十項意向合作。“我們是通過路演會了解這里的,而且路演活動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成功獲得了126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北京歷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欽偉感觸頗深。于欽偉說,公司研發團隊是2015年組建的,通過路演會了解開發區正在做機器人產業聚集,便將整個團隊從中關村搬遷至開發區,也正是這個決定,使得公司依托開發區創新中心的各類平臺以及研發支撐優惠政策,迅速從研發階段進入到了產業化階段。
隨著北京?亦莊全球路演會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更多區外的優秀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被開發區的創業環境,優厚的政策,完善的服務,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而吸引,加入到了北京?亦莊全球路演會品牌活動中,有些干脆落地在了開發區。如今的路演會主會場“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也早已經成為了開發區的地標性建筑,也成為企業與機構間、企業與企業間良性互動、合作交流、資源共享的重要平臺,為宣傳推廣開發區,活躍開發區創新創業的氛圍,完善開發區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引入服務機構 提供全方位精準服務
自2015年以來,公共服務平臺開始實施服務機構的“引入計劃”,從2016年初第一家機構入住開始始,目前平臺已有正式入住機構36家,入駐服務機構各項服務工作有序展開,各種創新服務活動日漸活躍,服務平臺已初具規模,平臺服務功能初步顯現。
“自建成以來,公共服務平臺聚集行業頂尖機構致力高端智庫建設,有效推進國內外標準制定及重大課題研究工作。同時圍繞投融資服務、政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會計審計服務、法律服務等18項內容開展專業服務活動。截止到2017年年底,先后開展29項國內外標準編制、14項課題研究,分類精準專業服務直接服務企業6000余家次,其中開發區企業占到70%以上。”平臺負責人說,近幾年,京津冀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匯集高端智庫,在開發區形成了高精尖的服務體系,而這個體系不僅惠及了區內企業還惠及了區外企業。
而平臺更是促進了更多企業的對接,實現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落地。2017年,平臺入住機構亦莊材料基因研究院和京東方合作,將材料基因研究院的超聲指紋識別技術應用到了京東方的產品上。北京亦莊材料基因研究院成功實現超聲指紋識別項目的孵化,成立了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為了使技術迅速落地,安瑞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京東方大面積半導體顯示屏制造技術,開辟低成本制造全屏超聲指紋識別器件的有效途徑。通過和大面積半導體顯示的產業龍頭京東方的深度合作,大大增強了商業成功的機會,并且在邁入大面積和全屏指紋時代后,雙方可以建立非常高的市場進入門檻、合作優勢更加凸顯,實現低成本、大面積(全屏下、全掌紋)、高精度、高安全級別的產品特性。
同為服務平臺入住企業的北京中凌科技有限公司在洪泰空間的搓合下,已聯姻綠小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合力打造的單警執法視音頻記錄儀已經成功問世。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后,專業平臺、體系聯盟不斷引進或孕育孵化,特別是在高精尖產業平臺搭建方面形成聚集態勢。
目前,開發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20大技術創新中心已有四大中心在平臺內入住及掛牌,即:互聯網協同制造創新中心、大數據經濟創新中心、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創新中心及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
服務平臺啟動以來,管委會就在有計劃地將平臺打造為“平臺中的平臺”,旨在建成系統平臺網絡,為入住機構、入區項目、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務。2016年10月,開發區產業聯盟促進會正式成立并進住京津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并由促進會統籌開發區、大興區各聯盟協會資源,規范運營、協同發展、產業促進。京津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正依托各類服務平臺輻射服務、協同帶動,為區域發展創造更大價值。
自京津冀開發區創新發展聯盟成立以來,聯盟單位便積極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搭建信息交流、項目對接和投融資等服務平臺,構建全方位、可持續、一體化的產業發展、企業服務、創新創業體系,推進了京津冀三地產業對接合作。
未來,京津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在服務機構入駐的基礎上,會進一步發揮協同引領作用。重點對各入駐服務機構的服務定位、服務需求、實施方案深入了解,挖掘一批區域特色鮮明、可操作性強、具有創新示范效應的服務方式和好想法,加強指導和服務,做好宣傳和全方位支持。打通服務機構與區內及京津冀產業銜接、協同的通道,發揮資源優勢,促進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步做好平臺的服務、管理、考核、宣傳等各項日常工作。
同時,著重加強路演活動的組織,充分發揮路演中心的作用。通過整合“創新創業大賽”等雙創活動,尤其是要充分發揮線上線下平臺各服務機構,尤其是聯盟、協會、投融資及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的資源優勢,匯集更多優秀項目,實現投資人和創業團隊有效對接,進而推動“雙創”與“高精尖”產業無縫對接,通過雙創帶動整個開發區創新環境的優化和創新生態的形成,服務于全區甚至是京津冀的創新創業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