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018年初,雄安新區在推進生態治理的同時,啟動“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計劃”,將那些與老百姓生產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且承載集體記憶的文化建檔、存根。
在雄縣,提起瓦橋,大家幾乎都能道出楊六郎鎮守三關的故事。日前,記者跟隨雄縣縣委宣傳部指導下的“雄安記憶”攝制組到此探訪。在該攝制組藝術總監郭亞軍看來,保護瓦橋不僅是保護一座橋,更是保住整個雄縣文化的根和魂。
了解雄縣,最好從瓦橋開始。
古代“雄安”的中心
2006年重建后的瓦橋。郭亞軍攝
“冰輪東轉海天涼,十二欄桿夜未央。睡熟長鯨金作背,歸來仙鶴雪為裳?!痹诿魅宋壕]筆下,古瓦橋既如“長鯨”一般雄偉壯麗,又似“仙鶴”一樣頎長俊美。
瓦橋位于雄縣縣城一鋪與二鋪之間,大清河上。舊時,大清河又叫瓦濟河,故而這座橋被稱作瓦橋或瓦濟橋。
“先有瓦橋,后有其關,再置雄州?!惫鶃嗆妼τ浾哒f,瓦橋究竟何時初建,現今已無法考證。但對于瓦橋關,史書上確有其記載,那是唐末設此以防契丹的重要防線之一。
北宋時期,瓦橋一帶是宋遼邊關的重鎮。明清兩朝,隨著都城北移,這里一度成為京城的“南大門”。以瓦橋為中心,南北路,是南京通北京的大道;東西河,是保定到天津的坦途。
“今天的雄安,核心在容城南、安新北,而古代雄安的核心,就在我們腳下,就是這座看似普普通通的瓦橋?!惫鶃嗆娬f。
遺憾的是,古瓦橋與其周邊的古建都沒能留存下來。關于瓦橋的圖像資料,目前也只有郭亞軍搜集到的三張照片。相較現在,1946年的木橋更為簡易;1976年的仿古水泥橋,可能是最接近于古瓦橋的樣式;而重建于2006年的橋身,外貌已與普通橋梁無異。
站在瓦橋橋頭,順著郭亞軍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東南角脫落護堤內裸露的青磚墻面。他告訴記者,這是目前瓦橋附近唯一的古跡,青磚不只一層,越往里年份越久。
現在,瓦橋已不再是雄縣的中心了。隨著雄州路的開通、縣城北移東擴的實施,這里逐漸偏居一角。千年未改的街道布局,在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現代,愈發顯得逼仄了。
記憶中的鄉愁滋味
瓦橋(1976年)。資料圖
“易水西來會九河,誰家金鼓弄清波。蓮房菰米秋偏好,估客漁人晚更多?!泵魅送觚R描繪的是瓦橋之畔百姓歡樂生活的場景。
古橋已毀,傳統不復。
常年居住在附近的張玉民老人回憶,從前每逢農歷初三、初五、初八、初十,瓦橋集市熱鬧非凡。那幾日,由北到南的攤位長達五六百米,本就不寬的木橋,需要側身才能通過。改革開放后,因城里建起農貿市場,這一傳統逐漸消失。
這是一幅涌動著濃濃鄉愁的動態圖景。清晨,人們走下青磚的堤道,到河邊挑水。在柳蔭下渡口,購買剛打上來的清河石鰱魚。來到橋頭上,吃一碗剛出鍋的清河老豆腐。在街上走一走,天津的海貨、保定的山貨,南方的絲綢、北方的毛皮,早就滿滿地布滿市集。人們欣賞著雄縣古樂,燃放著煙花去接火神、祭龍神,憧憬著一年能有好收成。
記憶中的味道充滿誘惑。石鰱魚又被當地人稱作“石榴魚”,長約二寸,無鱗,表皮淺黃、淡綠二色相間,骨軟如無,味道鮮美。大清河水做出的老豆腐則以勁道、白嫩聞名。奔波在外的雄縣人每次回家,一碗老豆腐最能解思鄉之情。
大清河是雄縣的母親河,瓦橋的繁盛,離不開大清河的哺育。
“那時我們洗衣做飯都靠大清河水。每天清晨6點,從天津駛來的客輪會準時??吭诖a頭,待再次坐滿乘客后返回。1956年后,客船就不再來了。”對于大清河上的繁忙景象,張玉民老人歷歷在目。
“比起井水的咸涼,大清河的水清甜且柔和?!薄靶郯灿洃洝睌z制組顧問宋忠臣對記者說,小時候最愛看來往于大清河中的漕運船,近20米長的船身借助風力行駛,是當地運輸貨物的主要交通工具。一天到晚,岸上都能看到水手、纖夫忙碌的身影。船只待裝載完畢,再次揚帆起航。
留住“根”與“魂”
“雄安記憶”攝制組藝術總監郭亞軍。陳安陽攝
“風景凄涼萬木凋,易昜城外碧迢迢。九河南匯成天塹,一派東歸助海潮。浩氣吟風霜葉冷,商聲捲雪浪花高。尋常如咽還如怒,疑是荊卿怨未消?!边@是明人魏綸描繪的“雄州八景”之易水秋聲。
古時的大清河兇猛非常,一到秋季,山水涌入河水,水流如金鼓敲響,帶著殺伐之音,所謂“水帶商音”。傳說,荊軻刺秦就是從附近出發的,故雄縣人有“慷慨悲歌,重義輕死,有荊軻之遺風”之說。
“可以說,站在瓦橋之上,感受到的不僅是美景,還有兩千多年來流淌在雄縣人血脈里慷慨赴生死的氣韻。”
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大清河以往遍布魚蝦的河道完全干涸,加上一部分人在河床上瘋狂“挖寶”,這條母親河千瘡百孔,石鰱魚和大清河老豆腐也隨之消失了。
古韻不再,美味不存。
“要說我的鄉愁,就在瓦橋這里?!奔易】h城西北角的郭亞軍,早上經常騎行5公里到瓦橋周邊晨練。他對記者說,“對瓦橋的保護,不僅僅是保護一座橋,更是保住整個雄縣文化的根和魂?!?/font>
他建議,把瓦橋北到古城墻、鈴鐺閣,南到一鋪南、壇臺,東到小雄山,西到大雄山、月堤的整個范圍都納入保護范圍,形成以瓦橋為中心的雄州古城保護區。在這個范圍內,不輕易拆舊建新,慢慢遷出不合時宜的“新”,逐步恢復過去的“舊”。建設雄州文化館、瓦橋關公園,發展文化旅游產業。
“那時,雄安的千年文脈就有了具體體現,雄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瓦橋這座歷史文化名橋就恢復了其本來面目。如此,瓦橋也就真正恢復成雄安鄉愁的標志之一,得到本應屬于它的歷史地位?!惫鶃嗆娬f。(記者栗翹楚、賈玥、陳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