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冀港口實現“境內關外”互聯互通
原標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天津港開通曹妃甸“海上自貿”集裝箱班輪航線
津冀港口實現“境內關外”互聯互通
4月15日,記者從天津港了解到,日前,裝載著17個集裝箱、共34輛平行進口汽車的“鴨綠江”輪,從天津自貿試驗區天津港東疆片區出發,順利抵達曹妃甸綜合保稅區碼頭。這標志著,天津港與曹妃甸港之間的首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正式投入運營,實現了天津自貿試驗區功能向河北港口延伸拓展的重大突破,也為天津申報“京津冀自由貿易港”作出了先行先試的有益探索。
據了解,此前由于河北省各港口國際遠洋集裝箱航線少,大批外貿進口集裝箱貨物都選擇在天津港口岸辦理清關手續,而后再中轉至河北省各港口。這不僅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時還給天津口岸通關效率提升造成了巨大壓力。自去年《加快推進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印發實施后,天津港積極對標國際一流航運中心,主動實施港航業態升級工程,充分發揮環渤海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優勢,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著力開拓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大力發展海上集裝箱中轉業務,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海運政策在河北港口的復制推廣,助力天津口岸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推進津冀港口深度協同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該航線打通了兩港之間的海上自由貿易通道,使得平行進口汽車可直接在曹妃甸綜合保稅區落實清關,相關物流成本也降低了四分之一,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一位來自河北省的貨主告訴記者,天津港至曹妃甸綜合保稅區碼頭的新航線開通后,外貿進口集裝箱可享受到天津自貿試驗區、保稅港區和綜合保稅區的多重政策疊加,實現了兩港之間的貨物自由流動,在津冀港口之間形成了“境內關外”的互聯互通,極大方便了外貿企業開展跨境業務。
“強化天津港集裝箱干線樞紐港地位,河北港口發展支線和內貿運輸,加強津冀港口間集裝箱干支聯動是津冀港口協同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天津外代貨運有限公司內支線部經理高鑫表示,天津港運營環渤海內支線多年,取得了長足發展,2017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90萬標準箱,不過此次開通至曹妃甸綜合保稅區碼頭的外貿海上集裝箱航轉關聯運通道尚屬首次。
下一步,天津港將在不斷擴大與曹妃甸綜合保稅區碼頭業務協同的同時,積極依托在黃驊港和唐山港合資成立的集裝箱碼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平行進口汽車和木材、礦石等進口貨類,努力打造津冀港口間的外貿集裝箱班輪精品航線,有力推動冿冀港口由“朋友圈”升級為“生態圈”,促進港口由運輸樞紐向“航運+物流+貿易+金融”的復合型業態轉型發展,助力津冀港口加快建成以天津港為核心、以河北港口為兩翼,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安全綠色、暢通高效的世界級港口群。(記者 萬紅 通訊員 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