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廣播劇第62期:白洋淀熏魚,吃一口就停不下來!
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大家好,歡迎收聽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第62期。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白洋淀的風味美食——熏魚。
熏魚也叫鍋包魚,是白洋淀一種傳統的熏制風味食品,歷來為當地土特產品之一,深受廣大食客所愛。當地熏魚的制作技術始于明代,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以安新縣趙北口和縣城西南的留村名氣最大。
白洋淀熏魚品種較多,主要根據體形大小而分。大熏魚包括熏魴魚、熏泥鰍、熏鰱魚、熏鯽魚、熏鯰魚、熏鯉魚。熏小魚則指熏黃爪魚、熏銀線魚、熏雜魚等。
水上人家白洋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白洋淀熏魚講究非常多,首先應選好魚的品種。肉質細膩、形體扁側的魴魚、鯪魚、鰱魚等,比較適合制作熏魚。同時要注意魚的鮮活程度,死魚一概摒棄。制作時,把選好的魚去鱗、開膛、用水洗凈,放進十幾種調料配成的湯盆里,浸泡半天入味,撈出后上鍋蒸熟。
熏制所選的鋸末以無味的果木為主,然后在鋸末中添加適量的白糖和小米,把熟魚擺在鐵蓖子上,用鋸末和白糖、小米混合燒焦后冒出的濃煙熏蒸,勤翻動,到魚呈黃紅色為止。食用前,再往魚上刷些香油,使味道更加鮮美。
四月的白洋淀,長堤煙柳吐翠。
制成后的熏魴魚,表面呈紅色,有特殊的煙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會松散,咀嚼時柔韌有勁,清香可口,魚刺能全部剔出。熏魚由于含水少,宜存放。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存上五六天也不會變質。
而一寸來長的熏小黃爪魚,味道咸香,非常適合佐酒。吃這種熏魚很有講究和門道,外行吃魚都從魚肚子下手,內行則先把魚頭掐掉,從魚的脊背處剝開,大塊的魚肉就都取下來了,只剩下魚肚和魚刺 。
白洋淀熏魚,吃一口就停不下來。
近些年,營養學家建議熏制食品不宜多吃。所以,吃什么東西也要有度,好吃就胡吃海塞肯定不好。白洋淀熏魚雖味美,但萬不可貪吃!
下期預告
白洋淀人祖祖輩輩都是以白洋淀為家的,靠淀吃淀,捕魚賣魚。在這里,有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叫“響板驚魚”,這是一種利用聲音進行捕撈的方法。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您可不要錯過。
關于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