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委”帶得好 “破爛村”翻身變成“紅旗村”
今日的黃灣村富足安定。王淵 攝
在雄安新區雄縣雄州鎮西南,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紅旗村”,它就是黃灣村。近二十余年來,黃灣村“兩委”從抓黨建、保穩定、做好群眾工作入手,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出了一條由亂到治、由窮到富的成功之路,真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過去的黃灣是遠近聞名的“破爛村”。村民們日子過得窮,村內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曾一度亂到樹亂砍、地亂占、房亂建、打架斗毆無人管的地步。在經濟上,村里集體資產不但分文沒有,而且還欠下很多外債。學校危房、低壓線路需要改造,街道需要硬化,村辦公室破爛不堪。
1996年,劉秋亂等新“兩委”臨危受命,帶領大家團結拼搏,艱苦創業,村級組織建設得到了巨大提升。近年來,村“兩委”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辦了幾件干凈、利落、漂亮的實事,徹底改變了村里的落后面貌,受到了老百姓的稱贊。
村黨支部書記劉秋亂上任后,為了把廣大干部村民引導到發展生產,勤勞致富,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他們在村里的大街小巷都建立了文化街,規劃了100多塊固定板報,把法律法規、計劃生育、精神文明等內容書寫在文化墻上。還相繼組建了高蹺隊、秧歌隊、籃球隊、文藝演出隊等,開辟了村中心文化廣場。
夜幕之下的黃灣生活豐富多彩。王淵 攝
現如今,出入村的主干道都是柏油馬路,筆直寬闊,自有一種新農村的氣派。村內延伸的街巷也都全部硬化,雖然曲折,卻雨天也別有一種鄉野的樸素。為解決村內排水問題,這幾年全村進行上下排水工程改造,在村東、村北還安裝了提升泵,實現了雨天無積水。然后是對村內大小道路進行硬化,徹底擺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尷尬。
在劉秋亂的帶領下,部分黨員籌資30多萬元,辦起了雄縣天華塑料廠,并向其他村干部和全村村民表示,企業賺了錢歸集體,賠了由個人負責。很快,村集體有了經濟實力,修路、辦電、改善辦學條件都投入一定數量資金,減輕了農民負擔,為了進一步改變窮困落后的面貌,他們還吸納新黨員,重組民兵連、青年團、婦聯等,組織年輕人帶頭改革創新,從塑料包裝和紙制品加工入手,激活了村里勞動力潛力,搞活了全村的經濟,還有效地解決了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問題,村民們不用出遠門,就可以在自己家門口打上工,掙上錢了,普通人家一年也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真正地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小康日子。
現在的黃灣村,臟亂差都得到有效治理,大街小巷干干凈凈,每天都有人自覺清理街道衛生,維護村內秩序,村民舉止文明進步,遵紀守法致富,面貌煥然一新。近年來,黃灣村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還曾被評為“全國民主法制建設先進集體”。現如今,黃灣村已村變新、路變寬,百姓無不笑開顏。(記者 任俊鵬 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