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啟動 確定六大攻堅任務加快恢復“華北之腎”功能
從雄安新區6月28日召開的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動員大會上獲悉,即日起,雄安新區啟動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行動,結合當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的難點,確定六大專項攻堅任務。
《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攻堅行動將堅決打贏白洋淀治理攻堅戰,全面提升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加快恢復“華北之腎”功能。
方案提出了治理白洋淀生態環境六大攻堅任務。
——入河入淀排污口整治攻堅。嚴格落實河(湖)長管理體制,明確責任分工,集中推進開展入河入淀排污口、垃圾、堆場等污染源排查整治。
開展入淀河流廢棄物清理,嚴禁向河堤管理范圍內傾倒垃圾和工業固廢;依法取締入淀河流河道及兩側2公里范圍內私搭亂建的小工廠、小作坊、養殖場、無證堆場、廢舊物品回收點等影響水體環境的違法設施。
——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專項攻堅。推動實現工業污水全面達標排放,2018年汛期前處置好淀區內歷史遺留固體廢物,控制住污染源,2019年汛期前完成外運;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劃、生態紅線等環境保護空間管控要求,加大“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所有工業企業實現廢水和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逐步建立水污染治理動態管理臺賬,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出水穩定達標。
——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廁所改造及垃圾清運排放整治攻堅。
重點針對淀中村、淀邊村以及入淀河道兩側村莊,引進資金實力雄厚、治理技術水平高、運營規范有序、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水務公司,優選農村污水治理技術,提升運行水平,確保出水穩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在有條件的區域建設潛流濕地,提高水質;對農村污水處理站引入第三方監管,由生態環境局制定考核管理辦法。由專業公司負責淀中村的垃圾清掃、清運工作,做到日產日清。
——河流入淀口及淀區生態濕地建設攻堅。建設入淀口生態濕地,制定孝義河、府河入淀口區域濕地建設工程方案,啟動藻苲淀和馬棚淀濕地工程,通過濕地生態系統削減河流入淀污染負荷,使孝義河、府河入淀水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水產和畜禽養殖清理整頓攻堅。全面整治禁養區內所有規模化養殖場和分散式養殖專業戶,年底前對淀區的水產、畜禽養殖清零。對淀區內現有非法圍堤圍埝的水產養殖,依法全面進行徹底清除,恢復水面,促進水體自然流動。選擇合適區域,實施底泥生態治理實驗,恢復底泥自凈能力。
——納污坑塘整治攻堅。全面排查整治轄區納污坑塘,一坑一策建立臺賬,并設立圍擋、嚴格管控,切斷污染源。坑塘整治后,水體和底泥要分別達到水體和土壤功能區標準。對治理后的納污坑塘,因地制宜實施生態修復,采取綠化美化等措施,改善周邊環境面貌,實現景觀使用功能,以利用促管理,以利用促保護,杜絕污染反彈。
方案提出,雄安新區將嚴格環境執法,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堅持常態執法與專項執法相結合,繼續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對已查處的環保問題繼續做好“回頭看”,對未按時限和要求整改到位的,嚴肅追責問責。嚴肅考核問責,制定考核激勵獎懲制度,建立健全新區三縣和鄉(鎮)考評體系。通過對農村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等進行考核,確保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保障到位。(記者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