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大家好,歡迎收聽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座沉睡千年的地下奇觀——宋遼古戰道。
位于雄縣將臺路有一座千年歷史遺址,青磚砌壁,洞內高低錯落,有掩體、閘門、翻眼等軍事專用設施。在這座古建筑的背后,掩藏著發生在雄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戰場傳奇。
相傳宋朝時,雄縣地處宋遼邊境,遼兵經常過來騷擾,宋名將楊延昭(即楊六郎)把守三關,抵抗遼軍。當時的楊延昭作為鄚州刺史(后為團練使、防御使),奉宋真宗密旨秘密修建邊關地下戰溝。在戰溝的幫助下,楊家將讓遼軍吃盡苦頭,遼兵一看“楊”字大旗便會膽戰心驚。
雄縣古稱雄州,北宋時期為邊關要塞。
進入宋遼古戰道遺址院內,樹木郁郁蔥蔥,原戰道入口增蓋了八角涼亭,戰道入口一側還設有人文雄州紀念館和宋遼烽火紀念館。而走入地下戰道,青石磚層層堆疊,經歷了千年滄桑的古戰道展現在眼前。
宋名將楊延昭在古雄州鎮守達十六年。
宋遼古戰道規模大,結構復雜,人們將之稱為“地下迷宮”。地道內結構復雜,有掩體、放燈處、議事廳、藏兵洞、迷魂洞、休息室、翻板等,頂部還設有通氣孔,堪稱“地下長城”。
“迷魂洞”距地面有四五米深,通道有半米來寬,進到里面走不了幾步就是一個拐彎,拐來拐去不知道有多少彎,任誰下去走一會兒也分不清東南西北,因此人們給它起名叫“迷魂洞”。有些地方還有小方坑,坑上蓋有磚制的插板,人稱“翻板”。這里還有一個“藏兵洞”,雖然不像“迷魂洞”那樣撲朔迷離,但也經常變換方向,令人稱奇。
古地道內錯綜復雜,極易迷失方向。
古戰道發展了攻城術,將地道用于軍事防御,應該說是我國軍事史上的重大發現。2013年5月3日,雄縣宋遼古戰道并入廊坊邊關地道遺址,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期預告
又到了白洋淀“綠楊堤畔鬧荷花”的時節,但很多人其實不知道,“鬧荷花”的“鬧法”不只有觀賞游玩,荷花還可以烹飪和品嘗。天下美食荷花宴,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贊美的對象。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帶您了解白洋淀那一桌荷花宴到底有多誘人。
關于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