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
為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提高全省土地利用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搿R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委九屆五次、六次、七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原則,著眼土地粗放利用、土地資源投入產出效益低等問題,按照“嚴控總量、做優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思路,完善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和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單位面積土地投入和產出水平,全面提升土地資源綜合效益,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ǘ┗驹瓌t。
1.堅持嚴管嚴控,節約優先。強化節約集約用地意識,強化土地用途管制,強化開發利用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用地強度和用地效益雙提升。
2.堅持統籌協調,市場配置。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機制,完善監管考核評價制度,激勵和約束機制并舉,推動節約集約用地和促進經濟發展相統籌,實現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統一。
3.堅持改革創新,提質增效。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著重在土地供給側求突破、謀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完善用地強度和用地效益管控體系,拓寬土地要素保障途徑,積極探索差別化管理,科學把握經濟發展與節約利用的關系。
(三)總體目標。
1.國土資源保護成效明顯增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和補充機制,全面推進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到2020年,全省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372萬畝以內,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08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7725萬畝。
2.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明顯優化。落實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制度,調整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合理控制土地開發強度,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到2020年,國土空間布局日益優化,城鎮村用地結構和布局達到規劃目標,城鎮工礦空間規模控制在1192萬畝以內,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控制在147平方米以內。
3.土地利用綜合效益明顯提升。釋放存量建設用地利用空間,提升土地利用方式內涵發展水平,實現土地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節約集約用地剛性要求和長效機制基本形成?!笆濉逼陂g,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0%。到2020年,開發區平均投資強度達到250萬元/畝以上,畝均稅收達到15萬元/年以上。
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格局
(一)堅持總量控制,推進土地利用方式向內涵提升轉變。城鄉建設、區域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涉及土地利用的內容,應當符合節約集約用地要求,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城市開發邊界,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各市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城市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土地投資強度、人均用地指標整體管控的具體指標,遏制土地過度開發和建設用地低效利用。推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實現土地資源高效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ǘ﹫猿衷圏c先行,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以2035年為目標年,科學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完善規劃體系和功能,創新規劃調控指標體系,實施全域全類型土地用途管制,統籌土地開發、利用、保護和整治,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空間,劃定城鎮和開發區(園區)開發邊界控制線,形成規模適度、布局優化、節約集約的國土空間布局。到2018年,張家口、秦皇島市和雄安新區以及張家口市崇禮區、懷來縣、盧龍縣等地完成規劃試點工作,形成可推廣的經驗;到2020年底,完成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市、縣(市、區)政府)
?。ㄈ﹫猿纸y籌利用,推進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研究制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域內調劑使用管理辦法,規范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燕山—太行山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46個國家級貧困縣(含涿鹿縣趙家蓬區)、17個省級貧困縣產生的節余指標調劑使用工作。建立省級節余指標調劑平臺,加強省域內節余指標調劑管理。統籌10個深度貧困縣節余指標跨省調劑,在優先保障省域、縣域內發展用地的前提下,合理確定調劑規模,有序推進拆舊建新。(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有關市、縣(市、區)政府)
?。ㄋ模﹫猿稚鷳B優先,推進未利用地合理開發利用。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為前提,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在綜合研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減輕建設占用耕地的壓力。對山區開展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在達到耕地標準、不破壞耕作層、保有糧食生產能力的前提下,鼓勵發展與區域功能定位相契合、與生態環境相適宜的農產品種植。嚴禁將25度以上陡坡納入土地整治規劃和宜耕土地后備資源范圍,不得將25度以上耕地納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范圍。(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
三、提升增量土地利用質量效益
?。ㄒ唬﹫猿謽藴士刂疲瑢嵭许椖坑玫匾幠>珳驶芾?。嚴格執行各類土地使用標準,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土地審批、土地供應、供后監管、竣工驗收等環節,加強土地使用標準審查核驗。對尚未頒布土地使用標準和建設標準的特殊建設項目,進行項目節地評價并組織專家評審,依據節地評價結果和專家評審意見辦理用地手續。省國土資源廳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修訂完善我省主要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各地在省建設用地控制標準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和產業導向,制訂適用于當地的建設項目用地控制標準。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國土資源廳)
?。ǘ﹫猿钟斜S袎?,實行土地要素保障差別化管理。嚴格落實國家區域政策、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優先保障社會民生產業、重點行業、關鍵領域、重點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嚴格執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限制用地項目目錄》,嚴禁向高污染、高耗能、產能過剩項目供地。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制度,統籌保障用地計劃,到2020年底,全省6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嚴格限制低密度大戶型住宅項目用地,住宅用地容積率指標不得低于1以下。(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堅持集約發展,促進產業項目用地效益提升。市、縣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工業項目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投入產出效益控制標準,嚴把項目準入門檻。各地控制標準應于2018年底前報省政府備案,省政府將根據各地控制標準對工業項目投入產出情況進行考核。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制定其他產業項目投入產出效益控制標準,全面推進產業項目用地效益提升。市、縣政府要建立項目準入審查機制,堅持以投資產出效益核定用地規模,對達不到控制標準的新建項目,相應核減建設用地面積。大力推進開發區建設高標準廠房,促進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節約集約用地,聚集發展。(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四、大力推進存量用地盤活利用
(一)堅持綜合施治,有序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市、縣政府要全面清理2011年至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建立工作臺賬,加快征地拆遷、土地前期開發、項目審批等工作,為項目供地和建設創造條件。分類采取指標調劑、調整項目加快供地、二次招商、督促限期供應等措施進行盤活,堅決杜絕新增建設用地閑置。實行供地率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建設用地審批掛鉤,對供地率低的市、縣,除省重點項目和公共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民生項目外,暫停安排該地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暫停建設用地審批。(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國土資源廳)
(二)堅持分類施策,有效處置供而未用土地。市、縣政府要全面清理供而未用土地,依法確定處置方式。對已超過合同約定的開工時間未開工、尚未構成閑置土地的,追繳違約金,責令其限期開工。對企業原因造成土地閑置滿一年未動工的,足額征繳閑置費,連續兩年未動工的,堅決依法收回。對政府及部門原因造成土地閑置的,相關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國土資源部門,聯合處置,按照限期開發一批、調整利用一批、置換盤活一批、依法收回一批、臨時使用一批等方式,因地制宜、加快處置,有效提高建設用地實際使用率。實行閑置土地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掛鉤,年底閑置土地超過5000畝的市,按10%比例扣減下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嚴控新增閑置土地數量。嚴格“凈地”出讓制度,加強新增閑置土地源頭防控。(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國土資源廳)
?。ㄈ﹫猿纸y籌謀劃,推進城鄉存量低效用地挖潛利用。市、縣政府要深入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土地權利人自主改造開發,鼓勵社會資本積極進入,探索形成多樣化低效用地開發模式,促進城鎮更新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經依法批準后,鼓勵閑置劃撥土地上的工業廠房、倉庫等用于養老、流通、服務、旅游、文化創意等行業發展,在一定時間內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暫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廊坊市政府負責香河縣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試點工作,以盤活集體建設用地、批而未用和城鎮低效用地為重點,探索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模式。省農業廳及省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空心村”綜合治理。(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農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
?。ㄋ模﹫猿至Ⅲw利用,拓展建設用地空間。鼓勵建設項目整體設計,分層布局,實現地上地下空間一體開發利用。建設用地使用權在地上、地下分層設立的,其取得方式和使用年期參照在地表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相關規定確定。以出讓方式提供地下空間土地使用權的,按分層利用、區別用途原則,根據所在地塊對應用途的基準地價(或同一主體地上建筑樓面地價)一定比例,確定土地出讓金或出讓底價,具體標準由市、縣政府制定。原依法取得的工業用地改造開發后提高廠房容積率且不改變用途的,可不再增繳土地價款。(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
五、全面開展用地質量效益考評督導
?。ㄒ唬﹫猿致摵瞎芸?,建立共同責任機制。市、縣政府是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提升土地利用質量效益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共同責任機制,組織相關部門共同推進用地質量效益提升。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h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對項目用地面積、用途以及出讓價款收繳等履約情況的監督;縣級以上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統計、行政審批等部門按職能負責對項目性質、產業政策執行情況、投資強度、單位用地實際投入及產出等情況的監督;縣級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對建設用地規劃設計和項目工程規劃許可執行情況的監督。建立健全項目竣工核驗制度,將項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約定的有關用地條件,作為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內容。(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
?。ǘ﹫猿知剝灹P劣,開展節地效益考核評價。省國土資源廳要按年度開展省級以上(含省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未參與評價的開發區不得升級、擴區、調區,評價綜合排名居全省后三分之二的省級開發區不得升級,綜合排名居全省后三分之一的,不得擴區、調區;要進一步完善省土地節約利用考核辦法,按年度對各市土地節約利用情況進行考核,結果納入市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和設區市政府領導班子經濟社會發展績效考核,嚴格獎懲。各市政府要參照省考核辦法,對縣(市、區)土地節約利用情況進行考核。省發展改革、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建立指向明確、指標科學、配套有力的綜合評價體系,依據用地、稅收、產出、能耗、排放等指標,分別開展“畝產效益”和工業企業質量綜合評價,倒逼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科技廳、省環境保護廳、省商務廳、國家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市、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ㄈ﹫猿指檰栃В訌姸綄z查。2020年底前,市、縣政府應根據指導意見要求,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區域建設用地開發強度控制、批而未用土地處置、城鄉低效用地再開發、工業項目投入產出效益提升、制度建設等工作年度計劃,明確任務目標,年底前向上級政府報送當年完成情況并報備下年度工作計劃和任務目標。各市、縣應于今年8月底前將2018年工作計劃和任務目標報上級政府備案。省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結合年度土地節約利用考核,對各地年度工作計劃執行情況和任務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省國土資源廳每季度對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批而未用土地等情況進行通報。省商務廳要將開發區投資強度和畝均稅收等情況納入全省開發區月度主要指標排名結果通報。(責任單位:市、縣(市、區)政府,省國土資源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
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ㄒ唬┙∪M織機構。省政府建立提升土地利用質量效益專項行動聯席會議制度,全面負責用地質量效益提升工作的組織實施,定期溝通情況,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地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牽頭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切實將提升土地利用質量效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ǘ娀瘜嵤┕芾怼8骷壵坝嘘P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抓緊出臺提升土地利用質量效益的具體政策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要求,對工作不落實、進展緩慢的,省政府將進行約談、問責。要緊緊圍繞節約集約、高效合理利用土地,總結經驗、方法和舉措,挖掘典型案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指導和推動全省用地質量效益提升工作創新發展。
?。ㄈ┘訌娸浾撘龑?。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節約集約用地法律、法規、政策和國土資源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各地提升土地利用質量效益的經驗做法,不斷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節約集約用地意識,努力營造節地增效的良好社會氛圍。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