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植樹造林三分種,七分管。夏季是樹木的旺盛生長期,也是養護的關鍵期。前兩天,水利專家們來到雄安新區十萬畝苗景兼用林進行實地調研,為優化“千年秀林”灌溉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現綠色發展獻計獻策。
【正文】幾場雷雨過后,雄安新區十萬畝苗景兼用林一片郁郁蔥蔥,今年春季栽植的800多萬株苗木長勢良好。專家們認為雄安新區在平原地區大面積建設異齡、復層、混交樣式的近自然森林,氣候條件可以滿足。
【同期聲】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康躍虎:目前降雨量有520多毫米,造林的樹種選擇合適,密度控制合適,那么在初期經過一些灌溉,隨后一些補充灌溉的話,達到森林的目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正文】造林之初,工程人員在對樹種進行選擇時,要求種下去的樹必須能在雄安繁衍生息。這次雄安集團生態公司請專家來把脈,就是為了做好灌溉這篇大文章。
【同期聲】雄安集團生態公司高級業務經理董增巨:根據樹木需水量解決和制定灌溉方式,如何保證能夠及時通水,來量化這些東西,解決這些問題。
【正文】實地調研后,專家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同期聲】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所總工龔時宏:這個地方水源含沙量比較大,我們現在配備的過濾模式,15分鐘到20分鐘就要反沖洗一次,這樣造成人力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下一步我們要考慮改變這種模式,把過濾反沖洗方式換成自動反沖洗,將大量的勞動力從管理上解放出來,同時也保障我們系統安全運行。
【同期聲】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康躍虎:采用非飽和灌溉的水鹽調控的方法,就可以用原土進行造林,那么不但它的成活率很高,而且可以維持一個可持續性,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下來。
【正文】結合專家意見,“千年秀林”的建設們將對灌溉系統進行優化,增強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充分滿足樹木生長需要的基礎上,節約利用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