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
我省積極推進優勢產能國際合作
制圖/王戩芬
“今年1月份,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人民幣。1至5月份,公司累計銷售鋼材67.1萬噸,繼續保持了良好勢頭。”近日,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連璽頗為自豪地介紹。
2016年6月,河鋼集團完成對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的資產收購,該鋼廠成為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半年后,企業即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該企業全年產鋼148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河鋼斯梅代雷沃鋼廠項目成為中國-中東歐國際產能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標志性工程。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之一,多措并舉,扎實工作,加快推動優勢產能國際合作。
從玻璃、水泥、鋼鐵等傳統產品出口,到在國外建廠、收購營銷渠道進行產業輸出;從單純開展工程項目建設,到提供設計、建設、運營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我省企業正在以優勢產能國際合作為重點,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一個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的“河北方陣”不斷壯大。
2017年,全省累計備案(核準)非金融類對外投資企業98個,對外投資實現總額40.5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其中,中方對外投資額37.8億美元,同比增長12.7%。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意見》,對我省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工作做出了總體部署;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實施方案》,制定了推進優勢產能國際合作的具體措施。我省還印發了《關于改進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切實規范企業海外經營行為的實施意見》,為促進企業海外合規經營、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撐。
6月27日,全省召開對外開放大會提出,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沿線國家交通、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鋼鐵、建材等優勢產能走出去,積極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
今年上半年,全省對外投資保持穩定發展勢頭,共備案(核準)境外投資企業62家,對外投資總額31億美元,同比增長6%;中方對外投資額29.9億美元,同比增長13%。對外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涉及我省具有比較優勢的鋼鐵、汽車制造、能源開發、建材等行業。
上半年,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馬來西亞鋼廠項目、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俄羅斯圖拉州汽車制造項目、河北宣化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南非銅礦項目、武安新峰循環經濟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埃及建材項目等穩步推進。
目前,我省境外已建成運營的鋼鐵項目7個,形成產能600萬噸;水泥項目4個,形成產能240萬噸;玻璃項目2個,形成產能142萬重量箱,大多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境外在建鋼鐵項目5個,投產后可形成產能800萬噸。
注重發揮項目帶動作用。我省建立了國際產能合作重點項目庫,對入庫項目實施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形成了“投產一批、建設一批、謀劃一批”的梯次推進工作格局。
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通過舉辦形勢研討會等活動,增強企業以產能合作培育增長新動力的積極性。穩步完善項目對接、信息服務、信用保險、風險防控、涉外法律交流等平臺,提高企業開展產能合作的針對性。
推進境外產業園區建設。支持省內有實力企業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園區平臺”合作模式,著力推進華夏幸福、河鋼集團、秦皇島開發區等有實力主體強強聯手,到政局穩定、投資環境好、市場潛力大的國家投資建設境外產業園區,帶動上下游產業“抱團出海”。
充分利用部省合作聯系機制。今年,我省對德龍公司印尼鋼廠、華夏幸福印尼卡拉旺產業園區等項目,及時向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匯報溝通,爭取支持。
為進一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我省先后成立了河北省境外投資工作領導小組及河北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建立投資信息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為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供相關信息,積極拓展對外交流平臺和合作領域。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實施方案》,我省聚焦鋼鐵、水泥、玻璃、光伏、電力、裝備制造、紡織服裝、農業、基礎設施及高新技術十大行業,發揮產能優勢,瞄準產業發展方向,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到2020年,全省境外投資中方投資額力爭達到50億美元,年均增長10%以上;全省鋼鐵境外產能力爭達到1200萬噸,水泥境外產能力爭達到400萬噸,玻璃境外產能力爭達到500萬重量箱。(記者曹智 通訊員李楊、常玲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