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
重點監管“2+26”城市3600個熱點網格
日前,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網格,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篩選出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管,以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千里眼計劃”,是指通過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在北京指揮部就可以找出“2+26”城市、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PM2.5濃度比較高的地區,進行重點監管。遠在千里之外,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哪些地方存在環境問題,通知相關地方檢查找出問題,從而提高監管效能,有效解決環境執法人員數量少、監管區域大、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等難題。
為確保“千里眼計劃”取得實效,在省環保廳和滄州市支持下,生態環境部于2017年在滄州市啟動熱點網格監管試點。針對126個熱點網格,滄州市逐網格設立網格長和專職網格監督員,全面排查出熱點網格內涉氣污染源企業6325家、鍋爐4143臺,發現各類環境問題7760個。由網格長針對問題組織制定整改方案,網格監督員日常巡查,督促落實。試點開展以來,滄州市PM2.5平均濃度顯著下降。
在試點基礎上,生態環境部將逐步擴大“千里眼計劃”實施范圍。2018年10月前實施范圍為“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個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從而實現對重點區域的熱點網格監管全覆蓋。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每月將各城市PM2.5月均濃度最高、同比PM2.5濃度改善情況最差和環比改善情況最差等三類熱點網格作為預警網格向社會公開,要求各城市針對預警網格加大監管力度,開展涉氣污染源排查和問題整改。對一年內連續3次被預警或累計6次被預警的熱點網格,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公開通報、派駐工作組和公開約談網格所在縣(區、市)政府負責人等措施,督促地方解決問題,改善環境。(記者段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