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大家好,歡迎收聽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第80期。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帶有古拙之美的藝術品——雄州黑陶。
作為最古老的美術工藝品之一,黑陶的歷史可謂久遠。它誕生于新石器時期,至今已有七千多年。“黑如漆,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說的就是黑陶。
雄州黑陶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
河北雄安新區的雄州黑陶是黑陶的一個重要分支,屬于無釉陶器。上世紀80年代,雄縣孤莊頭村創辦起了雄州特藝陶瓷廠。在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傳統工藝得到進一步升級和創新,雄州黑陶不僅保留了千年古藝的特色,還具備了“質地細膩、古樸典雅、色如墨玉、聲如鐘磬”的新特征。
在孤莊頭村,處處可見燒陶留下的印記。建房磚是用黏土燒的,破碎的陶片鋪滿了村中的道路。院墻上,一個個圓形罐底排列起來,布滿了整整一面墻,看起來就像并排的一串銅錢。
雄安新區土質適合用于黑陶的制作。
雄安新區一帶是黃河古道,地表3米以下的黃河泥土土質細膩、無沙、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種礦物元素,在燒制過程中能產生純黑均勻的質感,適合制作黑陶。因此,雄州黑陶多選用當地泥土燒制。經過手工拉坯成型、晾曬、軋光、畫線、雕花以及燒結等多道工藝程序,制作成烏黑、銀灰、紫靛等多種色澤的黑陶工藝品。仿古、現代、民族、西歐等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黑陶,不僅具有古老的歷史文化特色,又體現出濃郁的現代氣息。
雄州黑陶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瑰寶。
雄州黑陶制品的工匠們用勤勞和堅守,打造出黑陶文化莊重與舒適的美感,寧靜而致遠的厚重。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從事著黑陶工藝品制作,他們將生活融入了藝術。時光從指尖溜走,鐫刻進黑陶細膩的紋路。承載著傳承與創新,雄州黑陶匠人用舞蹈的手指和辛勤的汗水將工匠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下期預告
“匹馬楊林野渡頭,蘆花深處喚拿舟。漁郎不識行吟者,高乃一聲起白鷗。”白洋淀的水賦予了周圍的土壤以靈性,淀內的魚蝦河蟹則滋養了一方人。這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誕生過不少仁人志士,“容城三賢”劉因、楊繼盛、孫奇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帶您了解“容城三賢”之一的“不召之臣”——劉因。
關于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