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河南省濮陽市渠村引黃入冀補淀渠首閘。
河北省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資源量僅為307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遠低于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而處于雄安新區腹地的白洋淀,素有“華北之腎”的美譽,如今卻面臨缺水困境,保護和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對雄安新區開發建設十分重要。
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改善河北省中東部農業和生態用水狀況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雄安新區生態水源保障項目。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為沿線部分地區農業供水和向白洋淀實施生態補水,緩解沿線農業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狀況,改善白洋淀生態環境,并可作為沿線地區抗旱應急備用水源。
據了解,該工程由國家和河北省政府共同興建,總投資42.41億元,輸水線路全長482公里。引黃入冀補淀工程自河南濮陽黃河渠村閘引水,利用濮清南干渠輸水,穿衛河進入河北省,終點到達位于雄安新區腹地的白洋淀。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建成后,每年濮陽引水1.2億立方米,河北引水6.2億立方米,其中白洋淀生態補水2.55億立方米,可緩解黑龍港地區農業灌溉和生態環境用水嚴重短缺問題,維持白洋淀生態環境和淀區人民群眾基本生存條件,保持白洋淀濕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這是繼實施南水北調重大工程后,我國實施的又一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新華網 王威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