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做什么用的?”“這個陶瓷鎮紙咋賣的?”“這個罐子多少錢?”……
在雄安新區舉辦的首屆京津冀大學生創意集市上,大學生們親手制作的創意作品被精心地擺放在展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被一件件作品吸引、駐足,或詢問作品的含義、用途,或詢問售賣價格,好不熱鬧。
京津冀大學生創意集市現場。記者王京卓 攝
本屆京津冀大學生創意集市以“綠色家園 時尚雄安”為主題,旨在服務和促進大學生創意成果轉化,為青年學生提供創意、創新、創業平臺,展現了京津冀三地25所高校大學生的青春風采。本次活動更是吸引了各企業、媒體、高校的關注。
在百余個展位里,有幾個展位備受大家青睞,詢問、購買作品的人接連不斷。記者注意到,這幾個“火爆”的攤位都是在展示和售賣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創意產品。
小小刻板畫藏著大夢想
剛剛進入集市,一張張小小的刻板畫就吸引了不少逛集市的人。這是北京印刷學院的展臺,上面擺放著一張張10厘米見方以人物、山水和風景為主題的刻板畫。這些作品都是學生們自己刻制的刻板印刷出來的。
刻板畫和制作工具。記者封俊龍 攝
“這是魯迅的畫像,這是山水畫……”“這些要我們先刻好板,然后用滾刷沾上油墨后……”站在展臺里的孫曄一遍遍向詢問的人介紹著展臺上的作品。
孫曄是一名大三學生,刻板畫是他的業余愛好,他跟隨學校參加過很多大大小小的展會,每次他都熱心地向大家講解和普及刻板畫的相關知識。沒人的時候,他都會輕輕地擺放展臺上的一幅幅作品,生怕把作品弄臟和弄壞。
對于參加首屆京津冀大學生創意集市,孫曄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刻板畫。他說:“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刻板畫這種工藝能夠被大家認知,能隨著時代發展長久地傳承下去。”
孫曄向記者展示“綠色家園 時尚雄安”主題刻板畫。記者封俊龍 攝
據介紹,北京印刷學院學生制作的刻板畫采用的原料都是綠色材料,與雄安新區發展理念相貼合。
最后,孫曄專門向記者展示了以這次活動主題為內容,所創作的刻板畫——“綠色家園 時尚雄安”。
純天然植物靛染作品成亮點
逛集市過半,記者發現多個展位都在展示植物染色作品,這些創意作品也是人們愿意駐足了解的。
“這種從植物中提取染液進行染色的技術目前只在云南較為普遍,其他地方很少見了。”北京印刷學院畢業生石志敏拿著一件從蘭花中提取染液染色的T恤衫說,“由于染色時間長,手工程度高,染出來的成本也比較高,所以現在這個技術慢慢地被大家遺忘了?!?/font>
石志敏在大學時期就開始進行傳統工藝的創業項目,目前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注于大學生創業和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的傳播。
對于如何把傳統工藝和文化傳承下去,石志敏說:“我們不是要把傳統工藝復原,而是把傳統手工藝的精華提取出來,加入現代時尚的元素,讓人們更容易去接受。”
顧客在購買草木靛染T恤衫。記者封俊龍 攝
石志敏開發了各種形勢的體驗課,跟社區、公司、學校等合作,讓大家都能體驗傳統技藝的魅力。“我們做這個事不是為了能夠賣多少產品,而是把一種傳統的東西傳遞給大家,讓人們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里放下浮躁的情緒,靜下心來感受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這也是我們做這個項目的初衷之一?!?/font>
北京服裝學院的劉今雖然沒有像石志敏一樣開辦自己的公司,但是她也在努力地開動腦筋,她把植物染色的作品做成手機殼、文具盒和鉛筆。她說:“我希望把這項技術運用到大家較容易接受的產品上,以這種方式把植物靛染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
劉今的植物染色作品。記者封俊龍 攝
學校的支持是學生做出精品的保障
記者在河北農業大學的展臺前偶遇河北農業大學黨委常委陳林元,他向記者介紹了河北農業大學在學生藝術培養方面作出的努力。
據介紹,一直以來,河北農業大學結合藝術類課程,將藝術性和商品性相結合,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創作出與當今市場相融合的藝術作品。
白洋淀主題作品《波光粼粼》。記者封俊龍 攝
銀獎作品《坊燒花瓶》。記者封俊龍 攝
陳林元說:“學生的就業是重中之重,我們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積極與多家企業進行了合作,學生們在企業里親身體驗市場需求,以此來激發創作靈感,使創作出的作品能夠盡早被市場接受。”
河北農業大學創建了創客空間,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此外,藝術學院的學生能夠在老師、教授所創立的工作室里學習,還可以參與到工作室的工作中去。
優秀作品獎《浪里個浪》。記者封俊龍 攝
“我們還與汽車企業進行了校企合作,學生在企業里參與汽車造型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藝術性和實用性如何完美結合,這是一種實操練習,對學生們步入社會、適應社會有很大的幫助。”陳林元說。
記者從主辦方處獲悉,河北農業大學在此次“2018京津冀大學生創意集市創意作品評選”中獲得了“高校最佳組織獎”“銀獎”“優秀作品獎”3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