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建立健全房地產開發違法建設防控治理長效機制
對新增違法建設頂格裁量嚴厲處罰
制圖/劉欣瑜
近日,省住建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房地產開發領域違法建設防控治理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提出,對新增違法建設實施“零容忍”,織密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制止、第一時間查處制度網絡,嚴格執法,應拆盡拆,堅決根治房地產開發違法占地、違法建設、違法銷售屢禁不止、循環整治的頑疾。
健全責任機制。市、縣(市、區)政府要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建立健全違法建設防控治理工作責任制、行政問責制。縣級以上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住房城鄉建設、城管綜合執法等部門依法承擔行業監管職責,要對房地產開發項目開展經常性的日常巡查工作。各級城管綜合執法、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等有關部門和街道(鄉鎮)、社區(村委會),要合力構建運行高效的違法建設防控治理工作機制,不得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得對違法建設知情不報、有案不接。
統一違法建設防控范圍。市、縣(市、區)政府要將本轄區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上所有新增用于銷售的居住、商業、旅游、教育、養老等類項目(包括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等項目),統一納入房地產開發項目違法建設防控范圍,對各類開發建設行為中存在的違法占地、違法建設、違法預售等違法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杜絕隱患。
強化違法建設預防措施。規范建筑施工、商砼生產、渣土運輸以及供水、供電企業的經營行為,凡未辦理施工許可的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不得進場施工,商砼生產企業不得為其供應預拌混凝土和砂漿,供水、供電企業不得為其供水、供電,渣土營運單位不得提供渣土運輸服務。
完善違法建設第一時間發現機制。夯實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城管綜合執法等有關部門以及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委會)等基層單位對違法建設的發現報告責任。市、縣(市、區)政府要建立健全覆蓋全域的網格化巡查制度,實施職能部門、街道(鄉鎮)、社區(村委會)三級巡查防控,實行定人、定時、定崗、定責,努力實現新增違法建設從產生到發現不超過2個工作日。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數字化管理平臺等技術手段,快速發現新增違法建設。加強社會監督,暢通信函、電話、電子郵箱、手機APP、微信等投訴舉報渠道。
強化違法建設第一時間制止機制。完善首查負責、案件移送和即查即糾制度,建立違法建設快速制止機制。市、縣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住房城鄉建設、城管執法等部門以及鄉鎮政府對行業監管和受理投訴舉報中發現的新增違法建設負有首查責任。首查單位對首查案件應立即依法查處,對不在其管轄范圍內的案件應立即通知有管轄權的單位并在2個工作日內移送案件。有管轄權的單位接到案件后應立即依法查處,并在處理決定作出后2個工作日內書面通報首查單位。對正在建設的違法項目,有關職能部門一經發現應當立即責令開發企業停止建設(違法行為),責令施工企業停止施工。同時,省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收集匯總房地產開發項目立項、用地、預售等階段的許可信息,搭建房地產開發項目信息權威發布平臺,向社會發布合法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情況。
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各級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住房城鄉建設、城管綜合執法、工商和市場監管等部門,對房地產開發中發現的各類違法行為要依法予以糾正,實施頂格裁量、嚴厲處罰。各級有關部門要健全房地產行業信用體系,將違法開發企業以及為違法項目提供服務的建筑施工、渣土運輸等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記入“黑名單”。凡記入“黑名單”的企業和人員,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一律實施不低于5年的市場禁入措施。(記者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