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濟總量快速擴增 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
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62.2倍
制圖/褚林
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持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全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村經濟整體實力顯著增強。
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農林牧漁總產值5373.4億元,比1978年增長69.8倍,年均增長11.5%;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52.2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297.8億元,增長62.2倍,年均增長11.2%。
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全省糧食單產由1978年的141.6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383.4公斤
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糧油、菜果等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糧食生產方面,1978年,全省糧食總產量僅為1688萬噸,201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3829萬噸,創歷史新高,居全國第6位。全省糧食單產逐年提高,畝產由1978年的141.6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383.4公斤,增長1.7倍。蔬菜生產較快增長,2017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748.6千公頃,總產量5058.5萬噸,分別比1978年增長2.3倍和8.2倍。2017年,全省設施蔬菜產量1761.8萬噸,占蔬菜總產量的34.8%,不僅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改變了農民必須遵守時令進行種植的傳統。
畜牧業較快發展。2017年,全省肉類總產量474.2萬噸,比1985年增長4.5倍,年均增長5.7%;禽蛋產量383.7萬噸,比1985年增長10.5倍,年均增長8.2%;牛奶產量381萬噸,比1978年增長210.7倍,年均增長14.7%。
漁業生產方面,2017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116.5萬噸,比1978年增長7.4倍,年均增長5.6%。其中,海水產品76.3萬噸,淡水產品35.3萬噸,分別比1978年增長5倍和31.1倍,年均增長4.7%和9.3%。漁業在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2017年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達6743.5億元
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農用機械使用量逐年增加。2017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580.6萬千瓦,比1978年增長6倍。2017年,全省農業機械綜合率達到72.1%,機耕面積5480千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63.5%,比1978年提高4.9個百分點。
隨著河北水資源日益緊張,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逐步轉為節水工程建設為主,全省用于農田水利基礎建設的投入逐年增加,為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17年,全省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415.72千公頃,比1996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5.3%。其中,噴滴灌面積380.74千公頃,比1996年增長7倍,年均增長11%。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穩步擴大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農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2017年,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達到6743.5億元,比1998年增長10.4倍。2017年,全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2303個,比1998年增加1892個。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采取合同訂單、股份合作、利潤返回等形式,帶動農戶1559.9萬戶,比1998年增長6.6倍,年均增長11.3%。
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96.2%以上行政村通寬帶
40年來,我省交通、水、電、通信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極大改善。
2017年末,全省48671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電,93.5%以上的行政村用上了自來水,96.2%以上的行政村接通了寬帶,84.3%以上的行政村安裝了有線電視,81.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共交通。
農村基本社會服務全面進步。目前,有幼兒園、托兒所的村占全部村的31.4%,有衛生室的村比重達87.3%。
飲用水更加安全。有近583.1萬農戶飲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占全部農戶的39.3%;有56.9%的農戶飲用受保護的井水和泉水;有0.1%的農戶飲用桶裝水。
做飯取暖使用能源更加清潔。主要使用電的農戶有692萬戶,占46.7%;主要使用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有562.2萬戶,占37.9%;3.7萬戶農戶使用沼氣,有1.8萬戶主要使用太陽能,分別占0.25%和0.12%。
衛生設施條件改善。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有221.7萬戶,占全部農戶的15.0%;使用衛生旱廁的322.3萬戶,占21.7%。(記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