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召開河北省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
5月3日,召開河北省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培訓部署會。
8月9日,召開河北省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推進會。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在黨的十九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國土是生產之要、生存之本、生態之源、自然之基。做好這次國土調查工作,是全國的統一部署,也是摸清河北省自然資源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動,對于貫徹落實國家自然資源管理體系改革部署、提升管理精準化水平、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按照國家“三調”統一部署安排,河北省迅速行動,積極跟進,強化推進舉措,狠抓任務落實,全省“三調”工作穩步推進、有序展開。
高度重視,迅速安排部署。認真貫徹國務院通知精神,迅速印發《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及時召開全省“三調”通氣會、推進會,并利用全省國土資源半年、年度工作推進會等時機,傳達會議精神,研究推進工作。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后,迅速召開全省第三次國土調查電視電話會議,省政府對全省“三調”工作進行了全面動員部署,統一思想認識,明確任務要求,確保調查工作優質高效開展。
強化領導,健全組織機構。經省政府批準,成立了全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印發了《關于組建河北省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通知》,明確了省土地調查辦的職責、內設機構及人員組成。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也相應成立了調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積極協調,落實經費保障。堅持把保障經費作為完成“三調”任務的關鍵來抓。加強與各級財政部門溝通協調,主動克服困難,推進落實調查經費。從省財政申請縣級調查補助經費0.94億元,對貧困縣和財政緊張的70個縣(市、區)進行了補助,并對雄安新區3縣進行了全額補助。目前,省市縣三級均已落實調查經費,保證了調查工作順利開展。加快確定調查隊伍,全省168個縣(市、區)中有163個已完成招標。
夯實基礎,做好技術準備。根據國家調查《總體方案》和《實施方案》,結合地方實際,省市縣均編制了調查實施方案;省國土調查辦統一組織制作坡度圖、縣級行政界線和控制面積量算、田坎系數檢核、縣際地類接邊等基礎資料,各項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省統一采購了縣級國土調查數據庫與管理系統軟件;加強問題研究,建立網絡業務討論群,明確專人負責,及時解答“三調”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對普遍性問題梳理成冊。
以點帶面,開展先行示范。組織石家莊鹿泉區、廊坊霸州市、承德灤平縣等3個縣(市、區)開展先行調查,邊調查、邊總結、邊研究,為全省“三調”工作整體推進探索經驗。目前,鹿泉區、霸州市基本完成調查工作,正在開展縣級自檢、建設數據庫;灤平縣在沒有接收到國家數據情況下,先行開展了城鎮村莊內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嚴格要求,加強業務培訓。省國土調查辦統一教材、統一師資、統一標準,分4批對3123名管理和技術骨干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了調查人員技術水平,為全省“三調”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嚴密組織考試,集中封閉閱卷,將考試成績在廳外網門戶網站進行公示,為考試合格人員頒發了業務培訓證書。(文/許光輝、章洪濤、苗曉昕圖/章洪濤)
延伸閱讀
第一次土地調查
第一次土地調查又稱土地詳查,1984年5月開始,1997年底完成,歷時13年,調動50多萬調查人員,基本摸清了城鄉土地權屬、面積和分布情況,獲得了近百萬幅土地利用現狀圖和地籍圖,摸清了土地家底,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土地利用數據不實、權屬不清的被動局面。更為可貴的是,第一次土地調查后,國家每年都進行土地變更調查,跟蹤了解農用地、建設用地等實時變化,為國家宏觀調控和土地管理及時提供了新依據。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自2007年7月1日開始開展,并以200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調查數據。二次調查首次采用統一的土地利用分類國家標準,首次采用政府統一組織、地方實地調查、國家掌控質量的組織模式,首次采用覆蓋全國遙感影像的調查底圖,實現了圖、數、實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了各類土地資源家底,為中央宏觀決策和制定戰略規劃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地方政府準確把握土地資源形勢和編制各類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提供了重要基礎,為促進國土資源管理方式轉變創造了基礎條件。
土地調查每10年進行一次
《土地管理法》第27條規定,國家建立土地調查制度。
《土地調查條例》規定,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根據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進行土地變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