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1月7日電 1月6日,雄安三縣作家、詩人和文學愛好者50余人到“千年古鎮”安新縣安州鎮文化采風,尋訪千年遺跡,近距離感受安州深厚文化底蘊和光榮革命傳統,暢談安州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未來發展。本次安州之行是“雄安作家看雄安”系列活動的第八期。該系列活動由安新縣作家協會發起,容城縣作家協會、雄縣作家代表等共同參與組織,得到安新縣文廣新局大力支持。
1月6日,雄安三縣作家組團走進安新縣安州鎮采風。朱偉琳 攝
安州,古稱葛城、濡陽,發源于戰國時期,歷來人才輩出、文脈綿延不斷,是清代安州“陳氏三進士”和清代著名書法家潘齡皋的故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傳說中的荊軻壯別燕太子丹的易水秋風臺也在這里。
安州鎮古秋風臺,據說這是戰國末期燕太子丹送別荊軻處。朱偉琳 攝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采風團走訪了安州古城墻、新建的荊軻壯別太子丹的古秋風臺、1992年重建的唐代天寧寺、相傳有近千年樹齡的古槐、清代圣人殿古亭和民國時期的抗葦稅亭、明清碑刻、烈士塔以及由安州鎮民間人士創辦的潘齡皋書法研究院和葛城記憶展覽館等。作家們對安州的豐富歷史文化積淀表示贊嘆,同時也對如何保護和傳承安州文化提出建議。
安州抗葦稅亭為六角形,中央立一石碑,正面刻有抗稅斗爭經過,背面鐫刻捐款修碑人姓名。朱偉琳 攝
默默在集市中屹立的安州古槐,據說已有近千年的樹齡。朱偉琳 攝
1992年在安州鎮內換址重建的唐代天寧寺。朱偉琳 攝
參觀結束后,安新縣作家協會主席阿民主持采風團座談會,與會作家和歷史研究者暢談參觀安州歷史古跡的感受和對未來安州文化發展的建議。安州鎮鎮長趙樹強代表安州鎮黨委、政府對采風團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希望各位作家與文學愛好者寫出一流文學作品,為傳承發展安州文化、助力新區建設貢獻力量。安新縣文廣新局局長王迦梁鼓勵雄安作家增強文化自覺、主動擔當文化責任,立足本土積極創作。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此次走進安州收獲豐富,要抓住雄安建設賦予的歷史機遇,多出精品。
據悉,安州鎮民間文化人士已自發為挖掘、保護、收集整理安州本地豐富的歷史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如成立《安州志》編輯組、開辦潘齡皋書法研究院和創辦“葛城記憶展覽館”等。2019年春節臨近,他們計劃要開辦安州人物、建筑書畫展,以書法繪畫形式全方位展示安州歷史名人和古城風貌。
葛城記憶展覽館部分展品。朱偉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