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將在雄安新建中小學幼兒園
今年起將開展京津冀跨省市高職單獨招生試點
《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昨天(1月8日)發布。根據行動計劃,北京市將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通過采取“交鑰匙”工程方式,建設1所幼兒園、1所小學、1所完全中學(含初中、高中),通過派出優秀管理團隊、教師互派、課程共享等形式幫扶建設4所學校(幼兒園),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
與此同時,北京市還將高水平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資源,將支持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5所,實現全區高標準建設的高中達到10所左右,同時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北三縣地區延伸布局。
在推動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方面,將促進區域基礎教育深度融合,繼續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省學校開展跨省域合作辦學;支持有條件的在京部委屬高校到津冀建設附中、附小、附幼。加強協作提升教師能力素質,深入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校(園)長掛職交流;聯合在河北省開展“教師校長百千萬工程”,合作培養百名名師名校長、千名優秀教師校長、萬名骨干教師校長;推進三省市師范院校在河北省貧困縣建設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同時,加快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面向三省市教師學生全面開放;共建共享三省市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校外活動中心、青少年宮等校外教育資源。
在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方面,將繼續鞏固已有跨省職教集團(聯盟),推動技術技能人才聯合培養,重點建設一批職業教育專業群,推進跨省市中高職銜接,對跨省就讀的職業教育學生在免學費、助學、培訓補貼等方面逐步實行同城同等待遇。京津輸出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對口支持河北貧困地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
在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方面,將優化高等教育協同育人體系,深化京津冀高校聯盟建設,在聯盟平臺上探索培養方案互通,開展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交流和短期訪學。構建高等學校協同創新體系,引導京津冀高校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加強創新資源開放與共享。提升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水平,建設若干開放共享的高校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實習實踐基地和實訓基地。
在創新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建設方面,將搭建協同管理機制、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完善配套政策保障。
經協商,2019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將重點推進6項任務:在河北省貧困縣掛牌建設教師培訓基地;啟動天津市屬特色高中援建雄安新區項目;開展通武廊地區基礎教育“同上一堂課”活動;開展京津冀跨省市高職單獨招生試點;推進北京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到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地區開展合作辦學;舉辦京津冀高校聯盟論壇。(記者牛偉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