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截至2月15日
我省引江水40億立方米
從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了解到,截至2月15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輸水200億立方米。其中河北省累計分水量40億立方米,天津市累計分水量36億立方米,北京市累計分水量43億立方米。
京津冀10多條河流獲生態補水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中線一期工程與廊涿、保滄、石津、邢清四條大型輸水干渠,構建起京津以南河北省可靠的供水網絡體系,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滄州達到了100%。
北京市形成一縱一環輸水大動脈,南水占主城區供水量的73%,密云水庫蓄水量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5億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到1.2。
天津市形成了引江、引灤相互連接、聯合調度、統籌運用的城市供水體系,14個區的居民全部喝上了江水。
2017年以來,中線一期工程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已累計補水8.65億立方米,其中京津冀10多條河流獲生態補水。2018年9月,水利部、省政府聯合開展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工作,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3條重點河段實施生態補水5億立方米,累計形成水面約40平方公里。生態補水,使白洋淀監測斷面入淀水質由劣Ⅴ類提升為Ⅱ類。
六項措施保障冰期平穩輸水
自去年12月1日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冰期輸水階段。冰期不能減小流量。為滿足京津用水需求,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冰期輸水實現安全調度與運行平穩。
近日,氣溫達到零下10攝氏度。筆者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漕河渡槽出口處看到,一渠清水波光粼粼,沒有冰情。
“以前,這一段渠道一般都會結冰。今年我們采取靜水擾動措施,實現了水面不結冰,保障了通水運行平穩安全。”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局長田勇介紹,他們圍繞“攔、融、擾、排”冰期輸水運行方針,采取了六項措施,做到了“防極端天氣、防冰凍災害”的冰期輸水運行安全目標。
制定中線工程冰期輸水調度方案。通過冰期輸水的科學調度,保持總干渠高水位運行,一旦形成冰蓋,實施小流量輸水。加強冰期輸水水溫、流速和流量的觀測。加強工程巡查巡視工作,一有險情,提前預警。在全線增加了28條攔冰索、攔冰桶。在重要的控制閘前安裝擾冰裝置。制定了應急措施,增加了應急搶險車,在容易冰凍的閘門槽內部,把原來的油加熱融冰改為電加熱融冰。
同時,加強日常管理,保障冰期輸水設備設施正常運行。搶險隊伍全天候待命,每天訓練應急搶險課目,隨時除冰搶險,保障正常供水。(記者馬彥銘 通訊員郭亞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