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北側,有一條全長1530米的裝配式道路,和普通道路不同,這條道路是臨時的,可快速裝拆、循環利用。
“這條臨時道路,主要為雄安新區后期建設提供交通保障,運輸砂石材料的車都要走這條路。”中交一公局集團總承包公司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北側裝配式道路項目經理肖克霖告訴記者,因為作用重大,這條臨時道路不僅建設標準高,而且建設工期短。
“裝配式道路,顧名思義,道路由一塊塊板面組成,這些板面是提前預制好的,拉到現場就可以鋪裝成道路,不用了再拆除,和傳統道路大有不同。”肖克霖說,聽上去很簡單,實際施工并不容易。
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的雄安新區裝配式臨時道路總面積1.2萬平方米,合同工期20天。
肖克霖回憶,由于從去年12月底開始施工,冬季施工白晝時間短,每日有效工作時間不足8小時,為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日均參建者200余人,大型機械設備50余輛,即便是這樣,項目施工有時要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氣溫中加班至凌晨兩點。
建設者日夜趕工,最終僅用短短10天時間,就完成了全部施工。肖克霖清楚地記得,完工那天正好是今年元旦,項目部專門為大家準備了餃子慶祝,他利用吃飯時間和北京家中的女兒發起視頻聊天。“爸爸,我和班上同學說你在建設雄安,他們都特別羨慕我。”肖克霖本來以為女兒會抱怨很久時間沒見,沒料到女兒如此說,這讓他頗有感觸。修一條臨時道路主要是做“幕后工作”,等到建筑材料運進來,房子建好,這條臨時道路就要拆掉,不留下痕跡。肖克霖覺得,無論是否留下痕跡,參與建設雄安新區本身,讓每個建設者倍感榮耀。
在雄安的建設工地上施工,肖克霖印象深刻的是,這里和很多建筑工地都不一樣,沒有那種滿城動工、塵土飛揚的場面,一切都很環保。
“裝配式道路開了一個好頭,不僅是為后續建設提供保障,更為雄安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供了一個示范。”肖克霖介紹,他們修建的臨時道路實現了快速裝拆、循環利用、零排放、零固廢的綠色生態可循環基礎設施建設目標,符合“建設雄安綠色低碳之城”的要求。
“裝配式道路項目正是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階段工程‘第一標’,是展示雄安新區綠色、環保、協調、發展理念的重要節點工程。”肖克霖說,項目從挖下第一鍬土、鋪平第一塊板、修好第一條路開始,用實際行動踐行“雄安質量”,這將是臨時道路為雄安新區建設作出的永久性貢獻。(記者 豐家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