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 武義青
社會保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將京津冀三地社會保障的各項指標橫向、縱向進行比較后,可以得出結論:一是,河北社會保障絕大多數指標都低于京津,近一半指標與京津差距擴大,其中的城鄉居民人均養老保險支出及基礎養老金標準差距最為明顯。二是,河北社會保障水平與北京差距擴大,與天津差距縮小。2017年,相當于北京、天津的66.7%、73.2%,而2010年是68.2%、69.8%。三是,河北省財政投入低于京津是造成社會保障領域差距的原因之一,人均財政社會保障投入僅為北京的三分之一、天津的一半。
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障共建共享的建議:
加大中央財政支出對河北的一般轉移支付力度,以縮小和京津的差距。《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目標,提出“力爭到2020年,河北與京津的公共服務差距明顯縮小,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其中社會保障領域是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領域。河北作為京津冀中的“短板”,是實現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薄弱的一環。因此,中央在制定對河北的一般轉移支付政策時,可以把和京津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各類差距作為一個因素考慮,逐年提高對河北的轉移支付基數,以逐漸縮小和京津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差距。
以雄安新區為突破口,提升中央對雄安新區社會保障領域的事權支出。國務院《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完善中央決策、地方執行的機制基礎上,明確中央在財政事權確認和劃分上的決定權,適度加強中央政府承擔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和能力”。按照中央要求,將雄安新區建設為改革示范區,建議中央適當提升對雄安新區(包括社會保障領域在內)的事權與支出責任。
擴大京津對河北的橫向補償范圍。在完善河北與天津灤河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產業轉移、功能疏解等方面橫向轉移支付機制,如京津在一定期限內通過橫向轉移支付方式對河北由于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增加的公共服務成本予以合理補償,逐步建立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模式下按市場規則運作的橫向轉移支付制度。
在養老服務、養老保險接續、異地就醫等領域做好共建工作。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均等化方面,受制于京津冀財力、經濟結構、城鄉差距等諸多要素的制約,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實現均等化目標,只能慢慢縮小差距。但三地可以在養老服務、養老保險、異地就醫等領域大有所為。比如養老服務方面,河北可以利用養老服務成本低廉的優勢,大力修建養老院,吸引京津老人;養老保險接續方面,也需要三地出臺相關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