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20多萬觀眾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現場,共同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奇跡中燕趙大地的同頻共振——
在新時代續寫更多河北精彩
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的變化到底有多大?
2018年11月14日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紛紛走進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感受40年的風雨歷程,體會40年的巨大變遷。
截至今年3月20日,展覽4個多月來共吸引了423萬人次的觀眾現場參觀,觀眾留言累計312萬字;網上展館上線109天,點擊瀏覽量達4.03億次。
河北的發展,與國家改革開放同頻共振
一幅幅歷史圖片、一件件文獻實物、一個個沙盤模型、一段段文字視頻、一個個互動項目……在國家博物館的展覽現場,六個主題展區的豐富展品,多角度、全景式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河北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職工焦軍利隨單位組織的參觀團隊走進國家博物館,看著風云四號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模型,她邊看邊聽邊感嘆,“平日生活里,我們雖然也能感受到變化,但真的沒想到,國家的變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
“河北的發展,與國家改革開放同頻共振。”在這個令所有人震撼的展覽上,河北精彩頻頻出現。
雄安新區總體空間格局和城市規劃藍圖沙盤,吸引著每位參觀者前來“打卡”。與其同樣受到關注的還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流動視頻、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場館——冰壇模型。
莽莽荒原變為萬頃林海。展覽中,24小時延時拍攝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秋景,以及塞罕壩今昔對比圖片,讓每位參觀者驚嘆不已。
……
展覽中,有20多項展品多角度展示了河北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不僅吸引了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駐足,更令無數來自河北的廣大干部群眾心潮澎湃。
展覽對公眾開放后,肅寧縣四大班子成員第一時間前往北京,參觀了展覽。“國家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河北發展變化的40年。”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耿樹凱激動地說,改革開放是“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在這條道路上,河北人民搶抓機遇,改革創新,和全國人民一道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新時代再出發,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沒想到我這樣的‘草根人物’也能登上全國人民矚目的大展臺!”在展覽中遇見“自己”,今年35歲的張建波特別激動。
元氏縣溝北村衛生室村醫張建波是眾多參觀者中的一員,更是展出圖片中的主角之一。原來,張建波用遠程醫療信息采集系統給患者檢查的一張圖片,出現在了“歷史巨變”展區“共享改革成果、共建美好生活”單元。
在人流涌動的展廳內,每位參觀者的臉上,都寫滿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這些人中,來自河北的參觀者成千上萬,既有各級黨政機關的黨員干部,也有企事業單位職工、社會團體成員,更有廣大普通群眾。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三友集團。沒有改革創新,就沒有集團今天的成績。”展覽期間,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有5個批次的近300名黨員干部集中觀展。
展覽中,一張三友集團20萬噸粘膠短纖維項目建設的照片入選。“我們這個項目應用51項自有專利和12項自主研發新技術,打造了行業新標桿。”全程參與三友集團20萬噸粘膠短纖維項目建設的青年技術人員韓興在參觀時非常激動,他說,下一步,他們將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引領粘膠行業轉型升級。
書寫新精彩,河北再出發。
“40年改革開放的積累,為我們年輕人今后的成長提供了條件,創造了機會。”采訪中,幾位來自河北的青年學子說,新時代、新青年、新擔當,改革開放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代人的手中,激勵我們繼續砥礪前行,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我們要跑出好成績!(記者 張淑會 米彥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