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京津冀城市群:互聯互通深度融合
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燕趙大地崛起了越來越多的明星城市。在北京、天津兩盞亮眼明燈的照耀下,首都經濟圈正成長為京津冀城市群。大小城市星羅棋布、群星閃耀,這個初具雛形的新興城市群將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一體化交通串起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圍內,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座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依托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形成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系緊密、并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2018年11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京津冀城市群,不僅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更囊括了河北省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和河南省的安陽。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為中部核心功能區,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河北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更使保定市下轄的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備受矚目。
要發展,先修路。京津冀城市群的崛起,離不開四通八達的一體化交通網絡。
不久前,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宣布,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有望今年底開工。該工程將由北京基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和通州區政府共同建設。建成后,這個地下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的交通樞紐,不僅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地下交通樞紐工程之一,更將成為京津冀交通的關鍵節點。
未來,這里將接入京唐城際、京哈鐵路、城際鐵路聯絡線、市郊鐵路副中心線、地鐵6號線、平谷線、M101線等多條軌道交通。地面上多條公交線路接駁、疏散客流。圍繞交通樞紐展開的百萬平方米大型高端商務區,推動這一區域形成“產城融合、站城一體”的格局。
如今,京津冀地區大大小小的城市間,正通過軌道交通、路網不斷“舒筋活絡”連成一個緊密的整體。今年底前,延崇高速河北段通車,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年內開工。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大交通保障項目,延崇高速公路主線被列為交通運輸部“一號工程”,質量對標京張高鐵。延崇高速公路建成后,將形成北京至張家口、內蒙古的又一條高速通道,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石濟客專建成通車、京張高鐵鋪軌、京雄城際鐵路開工建設、京哈高鐵承德至沈陽段開通……伴隨城際鐵路網織密,京津冀地區正在加快形成放射狀交通網絡。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在三省市城市公共交通領域實現互聯互通,發卡數量累計超過180萬張,惠民便民效果明顯。
攜手合力守護綠水青山
春暖花開時節,永定河上游啟動了一年一度的生態補水。被北京稱為“母親河”的永定河全長759公里,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區域重要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
與以往不同,這次輸水水流不再通過人工涵洞,而是從自然河道下泄,再現當年河水滾滾的景象。門城湖、曉月湖、蓮石湖、宛平湖、圓博湖連成一線,形成18公里長的永定河河道。通過治理,到2022年,永定河北京段預計將增加7萬畝濕地,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觀。
北京對永定河的治理由來已久。2010年至2013年,北京就在城市段18.4公里實施了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永定河的新生,得益于周邊省市協同一致的努力。
2017年4月份,永定河作為京津冀生態環保領域率先突破項目啟動實施。北京明確永定河治理是首都生態環境建設的一號工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政府和中交公司共同出資,聯合組建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資公司,統籌推進永定河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的總體實施和投融資運作。投資主體一體化帶動了流域治理一體化模式創新邁出重要一步。
京津冀城市間攜手推進生態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北京與津冀合力推進壓減燃煤、控車節油、清潔能源改造等各項減排任務,全面達標供應第六階段車用油品。
在天津,“環首都生態屏障帶”將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工程納入國家生態發展戰略,主動融入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體系,連通北京生態綠楔和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等重要節點,打通東南部平原地區生態廊道,構建完整的區域生態空間布局。
5年來,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項目累計營造林5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設任務共計122萬畝,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改造任務、京津保地區造林綠化試點項目圓滿完成。
聯通共融重塑產業格局
自今年初北京首批行政單位入駐城市副中心以來,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合作也邁入新階段。不久前,一場由北京牽頭在北三縣舉辦的推介洽談活動,集中簽約重點項目52個,意向投資額337億元。如今,北京正加緊深化完善通州區總體規劃、鎮域規劃以及與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規劃,循序漸進推動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向北三縣延伸布局。
從北京“溢出”的優勢資源,是周邊城市爭搶的“香餑餑”。在天津,僅去年就有20家國家級大院大所落戶。天津國家級院所和高水平研發分支機構總數已超過170家,其中來自北京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緊鄰京平高速、塘承高速、京秦高速出入口的京津州河科技產業園,有意識地選擇聚集了一批符合自己發展定位的智能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2014年至今,這座坐落于天津薊州最發達的交通樞紐,已引進約100家企業,其中八成以上是北京企業。
盯準北京這座科技創新“富礦”的不只“近鄰”,更有“遠親”。日前,河北邯鄲市市長王立彤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為邯鄲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5年來,邯鄲累計簽約引進北京合作項目162個,邯鄲正在成為北京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城市。
如今,邯鄲確定了“四地一中心”戰略定位,即京津先進制造業轉移承接地、京津食品工業擴能首選地、京津優質醫療教育資源合作優選地、京津旅游目的地、京津冀和中原經濟區的區域中心城市。這座地處京津冀城市群最南端的城市,正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
對于雄安新區這顆“明日之星”,北京主動加強規劃對接,全額支持雄安新區新建3所學校、1所醫院“交鑰匙”項目,加快推進項目規劃選址、方案設計等前期工作,建成后將分別由北海幼兒園、史家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等提供辦學辦醫支持。對口支持的4所北京學校雄安校區正式掛牌,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工作全面啟動。
目前,12家中關村企業已入駐雄安中關村科技產業基地。首創股份等十余家北京市屬國企主動參與新區開發建設。在重大產業合作項目帶動下,京津冀城市群的經濟合作愈發緊密。2015年至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資的認繳出資額累計超過7000億元。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約780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累計達7600多家。(記者 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