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枚印章管審批 打造服務型政府
——雄安新區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舉措解讀(四)
制圖/褚林
近日,雄安新區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模式,通過集中31個省級行業主管部門的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啟用“河北雄安新區行政審批專用章”,真正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推動“照后減證”。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在雄安新區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實行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推行容缺受理承諾。
專家指出,雄安新區之新在于創新。這座未來之城是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包涵通中西、融古今的城市設計之新,更注重圍繞推進新區規劃實施,打造體制機制新高地。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改革就是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內涵,是打造“廉潔雄安”和服務型政府的核心要義。
改變以審代監、重審輕監體制,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4月2日下午4時,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工作人員葉梓辦完了幾筆業務,“這可是涉及新區建設,一點也不能馬虎,不能誤事!”
葉梓所說的幾筆業務,是4月1日幾家設計公司來政務服務中心了解啟動區、容東片區控詳規的相關情況。葉梓通過網上與各家單位交流,了解需求,然后報規劃建設部門審理,經相關領導批準后,便給需求單位辦理相關資料。一天時間辦結,各單位備案簽字后滿意離開。
推進投資審批改革,加速釋放投資活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雄安新區行政審批改革的重點。
為此,新區創新開展建設項目“一會三函”審批模式,將涉及建設項目投資審批的65個事項,集中到政務中心大廳現場審批,優化為“一會三函”4個環節,明顯縮短雄安新區建設項目審批時間。
“政務服務和行政審批改革,是進行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的工作抓手和突破口。”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副局長宋濤表示,變權力為服務,為“雙創”和降低市場門檻而服務,降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
“以前以審批代監管,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比比皆是,審批環節過于繁復,設置標準過高。審批中,很多企業很難進入市場,而批準后又監管不到位。”宋濤表示。
在體制機制改革中,新區考慮將不涉及國家安全、生命財產安全、重大資源調配等的事項,如服務于民計民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去繁就簡,實行以相對集中的行政許可權為突破口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弱化審批權,變碎片化為集中行政審批。
新區突出頂層設計,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的行政審批局改革模式,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發展,創新實施政務服務“四個一”和行政審批“六化”改革,在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體制機制改革上構建“雄安特色”。
政務服務“四個一”,即進政務服務大廳“一扇門”即可辦理所有便民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還包括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幫到底。
“六化”審批模式,是指強化行政審批改革頂層制度設計,推進構建事項清單化、許可標準化、人員職業化、審批電子化、平臺一體化、審管聯動化,實現事項最少、流程最簡、審批快、服務優的工作目標。
宋濤表示,應該說,行政審批改革是新區在高質量發展方面打造全國樣板的重要支撐。
積極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和增量落地,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本級注冊登記的2585家企業大多來自北京,首批入駐市民服務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業90%來自北京。
雄安新區市場主體準入,緊緊把握新區作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這個初心,積極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和增量落地。
隨著北京大量優質高端高新企業、科研院所、事業單位來到雄安,為其創造宜居宜業宜商環境,是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的重要職責。
為此,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專門開辟北京企業辦理的“綠色通道”,提供優先高效的服務。企業名稱登記即時辦結,企業開辦4日辦結,營業執照2日辦結,以后實現一日內出證。
目前,已有12家中關村企業入駐雄安新區,并與83家在京單位達成合作意向,擬在新區設立105個機構(項目)。
推動“放管服”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承接省里下放的近200項行政審批事項,以及保定托管移交的260余項行政審批事項,涉及規劃、建設、經濟、社會等各領域。
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力精簡行政許可事項,將承接的382項行政許可事項,通過取消、下放、改為備案、暫不列入等方式,精簡為227項,按照“應放盡放,能放則放”的原則進一步下放到三縣實施辦理。
今年,雄安新區將完成搭建“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推進事項標準化建設和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融合發展,完全建成“一枚印章管到底”的行政審批局模式。
未來,雄安新區將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真正打造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發展環境。結合大部制、扁平化的管理體制改革與特色,為實踐探索創新政府治理體制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提供雄安樣本。(記者 張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