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出臺《關于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到2022年
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1.6億立方米
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4月17日召開的《關于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政策吹風會上獲悉,近日,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重點采取“節、引、調、補、蓄、管”6大重點行動,到2022年,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1.6億立方米,回補地下水8-13億立方米,總體實現省域地下水采補平衡,城鎮地下水位全面回升,淺層地下水超采問題得到解決,深層地下水開采量大幅壓減。具體目標是:在鞏固實際壓采量26.6億立方米的基礎上,通過強化節水、增加引水、調整結構、生態補水、嚴格管控等綜合措施,2018-2022年再壓減25億立方米。
推進全社會節水行動。發展噴微灌、高標準管灌等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98萬畝,加快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提高污水處理水質,加大非常規水利用,壓減地下水超采量2.5億立方米。
推進外調水引足用好行動。主要包括用足用好中線引江水、應急增供東線引江水、適度增加引黃水、加大引灤水利用,用地表水水源置換地下水等,壓減地下水超采量7.4億立方米。
推進種植結構調整行動。在繼續實施季節性休耕、推廣小麥節水品種的基礎上,以地下水超采漏斗區和壩上地區為重點,再新增季節性休耕面積75萬畝、旱作雨養面積400萬畝,壓減雄安新區灌溉面積53萬畝,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9億立方米。
推進河湖清潔補水行動。選取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白洋淀等14條主要河道和3個湖泊濕地,力爭年均生態補水15-23億立方米,豐水年力爭使一、二級河流主要河段不斷流,回補地下水8-13億立方米。
推進河湖庫塘蓄水行動。增加河湖調蓄能力,興建地表水水庫工程,建設平原蓄水坑塘,補齊水利工程短板,蓄水能力達到220億立方米。
推進地下水嚴格管控行動。嚴格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強力關停城鎮自備井和農村灌溉機井,健全地下水監測計量體系,深化水資源稅和水權水價改革,建立引足用好外調水的政策體系,推進依法治水管水,壓減地下水超采量9.2億立方米。
實施意見綜合考慮我省地下水超采現狀、河流水系分布、水資源條件和產業結構狀況等因素,針對不同區域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在冀中南地區,也就是京津以南地區,主要治理措施是:增加引江引黃外調水量,調減小麥等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大力推廣節水品種和技術,增加河湖生態補水蓄水,堅決關停城鎮自備井,有序關停農業灌溉深井。在冀東北地區,涉及唐山、秦皇島市,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大灤河水開發利用力度,提高河湖地表水蓄水能力,建設地表水引水工程,替代城鎮地下水源,調減鋼鐵產業規模,盡快取締依靠地下水灌溉的水稻種植。在冀西北地區,也就是張家口市,主要治理措施是:圍繞打造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調減灌溉農業種植面積,實施退耕還草,推廣旱作雨養技術,合理利用當地地表水,加快建設引蓄水工程。
通過上述綜合措施,到2035年,力爭年均河湖生態補水30-40億立方米,逐步填補地下水虧空水量,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努力打造河湖貫通、水系相連、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環境。(記者趙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