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京張鐵路的建設,打破了外國人口中中國人不能自建鐵路的斷言。現在,京張高鐵開啟了世界智能高鐵的先河,充分顯示了我國在智能化方面的優勢。
在京張高鐵沿線,時常看到一根根直徑約為10厘米的電纜。京張高鐵開通后,這些線纜將成為京張高鐵的信息動脈,為其智能化運行奠定基礎。
去年4月,全球首列智能動車組——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在北京正式亮相。它的出現被業內人士解讀為“中國制造的全球首款自動駕駛智能高鐵真的來了,中國正式打響傳統鐵路進入智能鐵路的第一槍”。
智能動車組是一對“雙胞胎”,一個名為“龍鳳呈祥”,一個名為“瑞雪迎春”。車頭分別模擬鷹隼和旗魚,具有優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和漂亮外觀。
智能動車組將于今年9月進行聯調聯試,今年底投運。它的定位是“復興號”智能型,以現有“復興號”CR400BF型動車組為基礎,通過運用現代最新科技,力求在智能化、安全舒適、綠色環保、綜合節能等方面實現新發展、新突破。
據了解,列車內飾采用暖色調設計,以給旅客帶來溫馨的感覺。車廂里還專門設計了滑雪板存放處、輪椅固定裝置和移動新聞中心,旅客坐在列車上就能隨時觀看直播節目。
信號系統是控制高鐵列車安全行車的中樞神經系統。為滿足列車高速度、高密度及不同速度等級列車跨線運行要求,動車組采用世界領先的CTCS-3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基于GSM-R網絡實現地面與動車組控車信息的雙向實時傳輸。
為方便旅客,京張高鐵沿線車站及動車組內還提供無線上網服務。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賽事信息將在第一時間進行推送。
京張高鐵列車安裝有數千個傳感器,可隨時進行自檢,保障運行安全。同時還安裝了為它專門設計的故障預測和健康管理系統。
北京鐵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動駕駛系統也將在京張高鐵上搭載。投運后,京張高鐵將成為我國首條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鐵路,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途經高寒、大風沙地區的高速鐵路。
京張高鐵運行后,智能化將是一個最大亮點。基于北斗衛星和GIS技術,設計者在京張高鐵部署了一張定位大網,能夠利用鐵路的高精度地圖,為建設、運營、調度、維護、應急全流程提供智能化服務。
“未來,京張高鐵10個車站將有同一個‘大腦’”。中鐵設計京張高鐵智能工程化設計總體負責人李紅俠說,通過這個“大腦”,工作人員在控制室就可以實現對客站燈光、溫度、濕度等設備管理、應急指揮等。
秉承“智能京張”理念建設的張家口站,配備有動態能源管理系統。該系統裝備了三臺磁懸浮冷水機組,能夠結合張家口夏季早晚涼、中午較熱的天氣特點進行自動調節。“夏季每天早晚的時候,車站天窗、側窗會自動打開,新風和排風系統啟動,形成一個氣流對流,為旅客營造一個更舒適的環境。”中建一局張家口站機電安裝經理魏博華說。
更多的黑科技也在沿途各站采用。刷臉進站系統能夠讓旅客上車刷臉計費,下車刷臉結算。張家口站將裝備站內導航系統,幫助游客到達自己要去的地方。太子城站專門為冬奧會設計了旅客服務辦公室、冬奧會售票室、智能辦公設施等。在八達嶺長城地下102米的長城站,也將以其特有的智能設備,成為人們登上長城最炫酷的節點。京張高鐵沿線站內,還將配備各種智能機器人,像隨行小秘書一樣為旅客服務。
中鐵設計京張高鐵信息設計負責人方媛說,通過電子客票、刷臉進站等,可簡化乘車流程;站內導航與站外導航融合,乘客從家出發輸入車次即可導航至檢票口或候車廳。
依托京張高鐵建設,我國將進一步形成智能高鐵應用示范方案,構建智能高鐵技術標準體系,成為引領世界的智能高鐵應用國家。(記者 曹智 見習記者 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