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改革發展局二級業務主辦逯向明。劉向陽 攝
6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改革發展局二級業務主辦逯向明被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聯合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15年8月,北大博士生逯向明被河北省委組織部定向選調入冀工作。隨后連續兩年,逯向明在年度考核中都被評為“優秀公務員”。2017年12月,他成為首批調入河北雄安新區的優秀干部之一。在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900多個日夜里,逯向明堅持講政治、顧大局、作奉獻,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嚴謹的作風,兢兢業業,勤勉工作,在平凡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新區改革發展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絲不茍,確保零差錯
自2016年10月份參與雄安新區籌建工作時起,逯向明一直負責改發局辦公室工作。辦公室工作牽涉工作全局,頭緒多、節奏快、內容龐雜,兩年多來,他既要高效細致地處理大量公文收發、輔助決策、督辦落實等工作,確保全局工作正常運轉,還要溝通上下信息、協調各方關系、做好各項服務保障,承擔大量事務性工作。
每天逯向明要處理的公文少則七八個,多的時候是十幾個。每一個公文都要認真研究,排出輕重緩急,拿出合理的擬辦意見,做好登記存檔、持續關注辦理進度、及時反饋落實情況。為了保證工作不漏項、按時落辦,在他的電腦桌面上,始終有一個“工作流水賬”的文檔,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需要處理的公務,一天少則二三十條,多的時候上百條。他的“工作流水賬”,僅僅2019年3月份一個月,就記錄了1400多條。
逯向明把自己比喻為足球場上的守門員。每一項公務都是球場上飛來的球,漏項就意味著沒能守住自己的球門,漏項就是丟球,丟球在他看來是不能原諒的差錯。正是秉持著這樣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高標準的自我要求,在超負荷工作的狀態下,他實現了工作零差錯。
服務百姓,全身心投入工作
逯向明經歷了雄安新區從籌備、設立到規劃建設的各個階段,期間多次面對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
2017年6月下旬,雄安新區舉行第一個大規模就業培訓暨勞務用工對接會,為做好對接會的服務工作,逯向明連續工作三個晝夜,期間協調組織75家企業與新區各鄉村對接,最終為新區群眾提供6.86萬個就業崗位。
此后,逯向明又和同事一起聯系省里和保定市相關部門,組織職業教育機構對雄安新區居民實施免費系列職業培訓,幫助居民盡快在新區就業,將關懷送到新區百姓家里,贏得了新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8年2月底,雄安新區首個重大交通項目——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開工儀式將在雄縣舉行。為做好開工儀式的籌備工作,逯向明連續工作40余小時未休息。2018年2月27日,京雄高鐵開工儀式的前一天,為協調好開工儀式的工作,他一天接打電話超過500個。
……
一次次重大活動成功的背后都凝聚著像逯向明這類干部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獻,這些是他工作的真實寫照,也是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干部們忘我工作的一個縮影。
鉆研政策,助力企業入駐
逯向明在做好分內工作的同時,也是一名愛思考、肯鉆研的核心業務骨干。新區設立之初實行了嚴格管控,包括產業準入管控和企業注冊管控。2017年7月,新區管委會在綜合各方面考慮后,決定有序放開企業入駐。但是以什么樣的標準和規則放開,哪些企業優先入駐,卻是一道非常嚴肅的課題。
為此,逯向明認真梳理研究每一個到訪雄安新區的企業,結合新區定位,通過耐心細致地比選、積極主動地走訪座談和數不清的電話溝通,經過六十余日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數十輪修改,最終首批擬入駐新區的企業名單確定。此后,他又積極幫助企業跑辦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多家單位,使第一批企業順利入駐新區。
首批企業入駐新區之后,逯向明又埋頭扎進國家級產業目錄和先進地區的產業準入目錄的研究中。結合雄安新區定位,他和同事一起起草了《雄安新區產業準入目錄(暫行)》。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后,他和同事逐字逐句對照規劃綱要,開展數十次調研座談、吸收各方面意見建議,完成準入目錄的修善。之后,省委省政府批準同意,雄安新區產業準入目錄相關政策正式出臺。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4月1日,新區公共服務部門已經依據該準入目錄,為2600余家企業辦理了工商注冊手續。該準入目錄在指導新區產業政策研究和企業注冊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為新區引進高端高新產業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父親癌癥手術時,逯向明沒能在病床前盡孝;結婚后,他抽不出時間回妻子娘家探望岳父岳母;襁褓中的孩子就在幾十公里外的保定市,很多時候他卻因加班不能盡到父親的責任……在新區這兩年多時間里,逯向明沒有完整休過一次周末,國家法定節假日也往往是在辦公室度過。
對此,逯向明卻表示:“像我這樣的工作人員在新區還有很多,能夠參與雄安新區這樣的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我們與有榮焉。我非常感激我的家人,我覺得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負他們對我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默默付出。”(記者 孫文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