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規模擴大 結構優化 層次提升
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68%
制圖/褚林
8月22日,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發布了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榜單及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榜單,河北分別有33家、35家、4家企業入圍。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規模逐步擴大,所占比重逐漸提高,內部結構不斷優化,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總量規模擴大,占全部財政收入比重達67.8%
近日,武強縣一家農機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對青飼料收獲機進行出廠前的檢驗。“現在縣政府對民營企業非常重視,主動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武強縣積極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對50家規上企業和23家成長型企業實行縣級干部負責聯系制。同時,該縣還為企業量身定做“政策包”“服務包”,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技術革新、轉型升級中遇到的難題。目前,該縣擁有各類民營企業8700余家,形成了樂器、食品、機械加工制造等多個產業集群。
武強縣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充分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民營經濟生力軍作用不斷增強。
積極搭建雙創平臺。實施創新機構倍增計劃,大力培育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
依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強化知識產權監管執法,開展重點領域、重點部位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積極營造公平發展環境。
精準服務重點企業。制定重點企業幫扶方案,分別對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行業重點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重點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分級幫扶,加大精準服務力度,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
一系列舉措激發了民營經濟活力,我省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4486.1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8.0%,比2004年提高22.6個百分點。2018年,民營經濟實現出口創匯290.9億美元,2004年至2018年年均增長15.5%。2018年民營經濟實繳稅金3784.8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比重達67.8%。
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產業層次顯著提升
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2078.7億元,同比增長7.4%,比全省生產總值增速高0.3個百分點;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8.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80.3億元,增長1.0%;第二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6075.6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5822.8億元,增長7.9%。三次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5%、50.3%和48.2%。
“我省民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全省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2004年的6.1∶66.9∶27.0調整為1.4∶55.4∶43.2。民營經濟第一產業比重下降4.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6.2個百分點。
產業層次顯著提升。位于平山縣的河北敬業集團是一家以鋼鐵為主的民營企業。幾年前,這家企業成立敬業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與科研機構合作,率先在國內建起微細金屬粉末生產線,發展3D打印等高端項目。“兩公斤金屬粉末就能賣出一噸鋼的價錢。”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民營經濟涵蓋產業領域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張,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引領民營經濟增長,優勢產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加快向高精尖和中高端層次邁進,出現一批龍頭企業。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隆基泰和實業有限公司等多次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記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