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碩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改革前沿”主題賽,9月3日至6日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多功能廳舉行。來自雄安新區宣傳中心的張涵碩,激情澎湃地講述了雄安建設者們的奮斗故事,以全場最高分的成績榮獲金獎。日前,記者采訪了這位80后。
記者:請你介紹一下本次演講大賽的情況和獲獎感受。
張涵碩:“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前沿”主題賽事是大賽第二階段的第八場賽事。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代表隊的34名選手參加了預、決賽。我和其他兩人獲得金獎。11月,我們3人將在北京參加演講大賽總決賽。
“這里集結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我們每天早睡早起,就是早晨睡,早晨起!白天晚上一起努力叫‘白加黑’……”這是我演講中的話,也是雄安建設者們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把雄安取得的成就和大家的努力傳播出去,是我的職責和義務。這座獎杯不只是屬于我自己,也屬于雄安新區所有的建設者。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宣傳工作做好,為雄安新區的美好未來而奮斗。
記者:你何時來到雄安工作的,能談談當時的情景嗎?
張涵碩:2018年10月21日,我從秦皇島來到雄安新區宣傳中心工作。記得來新區的前一天沒敢回家,在外面給父親打電話說,2018年是我畢業的第10年,要放棄目前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去建設雄安新區。我在忐忑中等待著一位老黨員的回復。父親說,這才是我兒子!
臨行的當晚,母親給我收拾了行李,送我到了車站,剛進候車室,母親就轉身離開了。我看到她轉身時在擦著眼淚。當火車啟動開過一個十字路口時,電話響起。父親說:“向北看,路口那個開著大燈的車下,揮手的就是我們,你媽想多看看你。”當時,我淚如雨下。我知道此行很難,但能夠為摯愛的祖國盡一份力,我很驕傲。
剛來的時候,白天緊張工作,晚上也經常加班。為盡快了解雄安,我回宿舍休息前,還要學習《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隨著工作的深入,我慢慢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參與規劃展示館的講解中,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語言就更加生動了。
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你的成長經歷。
張涵碩:我出生在大慶油田,小學到中學都是在科研院所附屬學校度過。我從小喜歡寫作、朗誦、主持,于是成為同學中少有的文科生,在哈爾濱師范大學與中國傳媒大學求學,畢業后投身于傳媒行業,把學生時代的愛好變成了對工作的熱愛,后來隨家人來到了秦皇島。
今天,我追逐著夢想,并滿懷著青年人的使命來到雄安。
記者:你在工作之余都做點什么?
張涵碩:工作之余,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變化,拍攝了照片集“雄安微笑”,用自己的方式去記錄這些質樸勤勞的雄安人的集體群像。在這些照片中,有京雄高鐵的施工工人,有白洋淀畔編織葦席的老人,有開車的司機師傅,還有賣鹵煮的小哥。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是一個家庭、一個夢想。希望多年以后,可以透過這些照片回憶起建設初期滿懷夢想的人們。
記者:你對“未來之城”雄安有何期待?
張涵碩:我曾在寫給未來雄安的信中說道:雄安你好!2050年,我們已經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65歲的我已經退休在家,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愛你,去感受你的存在。那時的你,是一座新時代標桿的“未來之城”,更是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記者 孫文賓 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