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援助雄安 多所學校合作掛牌
北京來的老師 帶來了新變化
2018年3月,北京市援助雄安新區辦學項目正式啟動。北京市六一幼兒院、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分別與雄安新區雄縣幼兒園、雄縣第二小學、容城小學、安新二中結對辦學,北京學校的雄安校區(院區)正式掛牌。當年11月,雄安新區容城縣人民政府與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舉行援助辦學簽約暨揭牌儀式,正式確立了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與容城中學、容城鎮第一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與容城縣溝西小學合作關系。隨著北京血液的灌注,雄安新區的教育也在一天天發生著新的變化。值此教師節之際,我們采訪了三位來自北京的老師,聆聽他們在雄安的耕耘與收獲。
劉大偉 人大附小雄安校區美術老師
“收破爛的劉老師”
“今天下午放學后,我的同學告訴我說,教我們美術的劉大偉老師要去云南上課了,明天就走……劉老師雖然才教了我們幾節課,但是,我從這幾節課中真正地了解了劉老師:在別人的眼中,劉老師就是一個愛好美術的大人;而在我們的眼中,劉大偉老師就是一個愛玩的小孩兒,和我們一樣。現在,劉老師要走了,我真舍不得他……”
今年4月,人大附小雄安校區5年級的語文老師在群里發來了一篇孩子寫的作文,質樸的語言,看得劉大偉眼睛一熱。原來,劉大偉報名參加了五一假期學校的送教活動,消息一出,孩子們以為“破爛王”不回來了,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舍。
“收破爛的劉老師”是孩子們給劉大偉的美譽。
今年2月,劉大偉成為人大附小派往雄安校區的第一批常駐老師。
一入學,他就面向所有孩子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卻讓他感受到不少壓力。原來,這所學校此前只有1位專職的美術教師,很多班級的美術課都由班主任兼任;孩子們對美術課的興趣并不高。怎么辦?
第一周上課,劉大偉就給孩子們公布了一個爆炸消息:以后美術課兩節連上。“兩節美術?我沒聽錯吧?”孩子們以歡呼聲和掌聲給了劉大偉回應。“美術課兩節連排,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們養成準備畫具、整理收納的好習慣,另一方面也能保證學生創作的連貫性,讓孩子們在一個較為充足的時間里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有了時間,上課內容也要好玩有趣。在劉大偉的課堂上,廢紙箱、包裝紙……生活中一切廢舊的物品都成了美術創意的來源。上個學期,他還別出心裁地以《弟子規》為題材,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有機整合,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帶領孩子們用1085塊邊長為25cm的廢紙板拼貼成巨幅的弟子規刻畫作品,“這并不是簡單的刻字,從裁剪紙板到拓印畫稿、從標號到刻紙、從揭撕面紙到排列校對、從拼貼到誦讀,孩子們在一步步實踐與創作中成長和收獲。”
除了日常教學,閑不住的劉大偉還在雄安校區開辟了一項“副業”。他發現,每周二下午的選修課之后,總有孩子磨蹭著不想下課。飯后時間充裕,大多數學生出了校門就能回家,晚上的時間是不是可以利用起來?在得到孩子父母同意之后,劉大偉的“夜間沙龍”開張了。
讓他沒想到的是,除了學生,“夜間沙龍”也吸引了不少家長和老師的光顧,最多的時候一晚上能來四五十人,給報名者分組、輔導、整理學生作品……劉大偉一下子多了不少工作,他卻甘之如飴。“教學是個良心活兒,多干點兒也累不壞。”
上個學期結束,劉大偉做了一項調查,結果讓他非常欣慰:特別喜歡美術的學生由之前的112人增加到了283人,對美術感覺一般的學生從89人減少到10人。而劉大偉也申請了新一學期的駐校。
殷珺 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雄安院區執行院長
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人
周日晚上,殷珺匆匆趕往雄安,等待她的是新一周的會議和工作——2018年雄縣幼兒園掛牌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雄安院區之后,每周的奔波對她來說便成了常態。“去雄安之前,對新院區的情況一無所知。”殷珺還記得自己剛剛接到使命時的復雜心情:對未知的忐忑、對“新生命”的期待,還有一點隱隱的興奮。2018年3月1日,殷珺第一次踏上了雄安新區的土地,嶄新的面貌讓她有些吃驚。在她的認知里,雄縣幼兒園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老園所;而實際上,幼兒園在2017年翻蓋重建,幾乎是一所新建校,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匱乏的物資。學前兒童的學習特點就是在“玩中學”,游戲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在原有班級中并沒有區域材料,桌面玩具配備也很匱乏,沒有年齡段區分,與幼兒年齡特點和班級人數配比嚴重不符。為此,殷珺多方協調,最終為班級投放區域材料及桌面玩具共224類938件。
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是讓殷珺頭疼的第二個挑戰。剛入院區,殷珺就做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的任教老師當中,具有學前教育相關專業資質的教師比例僅有34%,而這一比例在北京的幼兒園中要達到100%。
針對當地教師的專業需求,殷珺先后邀請100余名雄安院區各崗位教職工到北京參與為期一周的跟崗工作,深入行政、保教、后勤等崗位,進入到骨干教師班級進行實地跟崗觀摩。與此同時,一批批名師也走進了雄安:對接以來,每周從北京選派20余名骨干教職工到雄安院區進行各類培訓活動,與雄安院區的教師分享經驗。
細心的老師們還注意到,班級內的光線昏暗,給幼兒視力帶來很大負擔;但是,電壓不穩、安裝位置不安全,改變不是易事。殷珺不泄氣,燈管材料一種一種試,電壓安全親自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改造方案最終確定,在最短的時間里,每個班級都“亮”了起來。
漸漸地,幼兒院活動豐富多彩了,老師們的教育觀念變化了,孩子們的求知欲也更強了。殷珺對此很欣慰,“北京市六一幼兒院成立于戰爭年代,飽含著紅色基因。雄安院區又是新時代蓬勃發展的一片熱土,同樣具有開創性。我愿意為此付出和奮斗。”
胡友永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雄安校區校長
花甲之年再出發
新學年開學,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雄安校區的老師們收到了第一份開學大禮包:每個人都擁有了一臺屬于自己的辦公電腦。校長胡友永的“心愿清單”上又可以劃掉一項。
2018年3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雄安校區掛牌。那時,胡友永正擔任著八十中睿德分校的“一把手”。睿德分校剛剛投入使用兩年多,開疆拓土工作基本就緒,一切都在蒸蒸日上。已經55歲的胡友永心里盤算著,直接在這所學校干到退休,將學校打造成一所家門口的好學校,自己也算是不辱使命。然而,雄安校區掛牌后不久,校長田樹林就交給他這一新使命。雖然意外,但是胡友永也沒多猶豫。2018年9月,接近花甲之年的他,帶領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干部教師團隊8人進駐雄安校區。
“去之前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真到了現場,那里辦學條件與北京的天壤之別還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首先是亟待改善和升級的硬件:300米跑道的土操場,“晴天跑步一身土,雨天走路一身泥”,更棘手的是操場旁邊還有7座墳頭。學生食堂是簡易棚,只能容納700人用餐,而全校共有學生2400人,不得不錯峰吃飯,為了節省空間,還要站著吃,用餐設備也很簡陋,塑料袋盛飯,飯后常常是一片狼藉。多數班級七八十人,最多的一百多人,學生4個人一排,不能走動,夏天只有吊扇,一進教室一身汗。僅有的3個實驗室也遠遠不能滿足全校35個初、高中教學班的實驗要求,所以理化生從不上實驗課,也沒有專職實驗員……
經過前期的了解和調研之后,在第一次全體教師會上,胡友永道出了自己的8個心愿:讓學生用上塑料操場告別土操場;讓學生有個能坐著吃飯的餐廳;中午能讓學生回宿舍睡會;教室里不再有那么大的垃圾桶;上課不再有學生趴著睡覺;老師們每人一臺電腦;能為學生開足所有理化生實驗;每個學生都能參加一個社團,有一個興趣愛好。
為了達成這些心愿,胡友永和同事們開始了四處奔走:邀請安新縣縣長、教育局局長多次到校考察,促使縣里專門成立工作小組。于是,今年3月開學時,墳頭不見了。目前,操場改造項目資金已經到位,土操場即將成為歷史。成立衛生整治小組,加大衛生檢查力度,要求零食不得進教學樓。于是,以往隨處可見的直徑60厘米、高60厘米,泛著難聞氣味的碩大垃圾桶開始縮身隱形,樓道越來越干凈了。換掉食堂一次性塑料餐具,改用鋼質的餐盤和餐勺,原來塑料袋到處飄、滿地剩飯剩菜的餐廳開始變得一塵不染。更讓胡友永興奮的是,新餐廳的規劃已經立項。
要讓學生上課抬起頭,課堂教學就要改革,而改革的關鍵在教師。在本部的支持下,胡友永開始了“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組合拳:一方面,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本部學習培訓,一年多來,共有5批一百多名教師參加了本部的教育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把專家、名師請進雄安,讓老師們在家門口與大家面對面。同時,全校教學基本功大賽、教育基本功大賽、讀書交流活動、名師工作室、遠程備課等活動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了平臺。(記者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