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提前40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
30.2萬名搬遷群眾挪窮窩拔窮根
今年是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的收官之年。從省發改委獲悉,截至11月20日,列入河北省“十三五”規劃、涉及7市35縣的10.2萬戶、30.2萬名搬遷群眾全部實現搬遷安置,提前40天完成任務。據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統計數據分析,搬遷群眾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滿意度為99.7%。
連排的小洋樓、齊整的林蔭道、鄰近的香菇園區……這是阜平縣史家寨鄉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史家寨新區。
84歲的貧困戶劉風勤回憶,過去住土坯房,透風漏雨,一到冬天冷得不得了,現在家里暖暖和和的,再也不怕刮風下雨了。今年9月,劉風勤從25公里外的口子頭村搬進史家寨新區。與他前后腳搬進這里的,還有全鄉56個自然村的1651戶易地扶貧搬遷村民。
易地扶貧搬遷是“五個一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省發改委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目標,牢記初心使命,全力攻堅克難,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
建設項目全部交付。全省規劃建設的406個集中安置項目全部交付使用,建成住房8.06萬套,建筑面積636.4萬平方米。其中69個項目安置人口規模超過800人,32個項目獨立或配建養老住房。
后續幫扶全部落實。全省配套建成568個扶貧產業園區或項目,13.6萬建檔立卡貧困搬遷人口全部落實后續幫扶舉措。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盤活用好承包地、宅基地、山林地等資源,促使搬遷群眾分股金、收租金、掙薪金。
拆舊復墾同步推進。各地嚴格執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要求,一戶不落簽署舊房拆除協議,統籌開展舊房拆除,避免“人走屋留、兩頭占”。全省共拆除舊房39200套,復墾復綠14490.9畝,實現增減掛鉤和土地整治結余指標交易收益16.56億元。
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堅持集中安置為主,推動城鄉布局優化,全省搬遷人口依托鄉鎮和縣城安置比例達40%。
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各地加強安置區基層黨組織建設,設置綜合性服務平臺,做到事事有人管、困難有人幫。
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各地推進多重產業覆蓋貧困戶,開展飲水、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等人居環境改造工作。
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加深。各地開展移風易俗活動,規范村規民約,增強搬遷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空心村”治理深入開展,516個“空心村”得到治理,所涉及易地扶貧搬遷治理項目均已完工交付使用。(記者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