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鮑詩度。
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辦的第二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雄安設計論壇上,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鮑詩度發表題為《城市更新與美麗街區設計》的主旨演講,本文根據部分演講內容整理:
城市街道向美麗街區轉變是中國城市今后一段時間建設發展的趨勢,美麗街區建設也是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核心思想。上海這幾年在進行城市街道向街區的逐步建設,前期投資在布置地下管線。如果不把城市的地下管線整理好,我們的生活環境將受到影響,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現在各個地方都是在進行精細化城市管理建設。中國從粗放型的發展到精細化的發展,從一般的建設進入了一個品質化建設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美麗街區建設就是其中的一個大工程。
城市演變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是道路。我們要重點建設的也是城市道路交通,人們從道路進入到街道,這個里面就體現了交通的功能和非交通的功能。第二個階段是街區建設。街區化是發達國家城市建設的一個經驗,也是中國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街區環境包括三個要素:街道環境、居住環境和商業環境。這三個環境事實上都跟產業結構、服務結構、人們的生活品質密切相關。在這其中我們如何完善服務圈、繁榮商業圈、商業社區,這其實跟城市設計有關,這也是目前中國城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說城市是一個機體,城市里面的快車道、慢車道、人行道就是城市的三根血管,但是,我們很多大中型城市的人行道很難找到一個完整暢通的,非機動車道也是很少找到全部暢通的。怎么以此為切入點解決城市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第一點,應該做到兩個優先、兩個分離、兩個貫通,兩個優先是行人優先、非機動車優先;兩個分離是快車道和非機動車道要分離;兩個貫通是人行道和非機車道貫通。大家都認為這幾點在我們的城市都能做到,但實際上,很多的城市都沒有完全做到。這是當下城市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人行道的貫通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質服務,把人行道問題解決好,讓它通行流暢,這是一個城市的責任。
第二點,車道貫通是滿足交通發展的基本要求。我們看到非機動車道地面都鋪有帶顏色的磚,其實這不只是顏色的問題,這是通過顏色來清晰分隔路權,路權問題劃分清楚了,其他問題也就相對簡單一些。
在街區建設階段,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的“城市家具”應該考慮與環境系統、城市系統、建筑系統、人和社會系統的關系,包括“城市家具”個體與個體的聯動關系,這些都是重要的研究新方向。“城市家具”的系統性是一個整體的關系,我們過去沒有條件考慮他們之間的關系,但是現在可以了。解決好當下城市建設的問題很迫切,如果問題解決了,整個城市的品質就會提升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