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河北雄安新區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三標段,工地現場車輛穿梭、機器轟鳴,80余名建設人員戴著口罩、安全帽正有序作業。圖為工作人員在卸載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河北日報記者原付川攝
2月17日,走進位于河北容城縣的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三標段,工地現場車輛穿梭、機器轟鳴,80余名建設人員戴著口罩、安全帽正有序作業。
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是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北部重要的洪水防線,是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支撐性、基礎性工程。施工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翟瑞明告訴記者,春節假期項目沒停工,目前已全面復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建設。施工單位進一步抓好疫情防控,全力組織管理人員和工人返崗,確保項目質量,加快施工進度。
由于外地人員多,復工人員返崗存在不少難題。為此,施工單位有序組織人員進場,落實防護要求。為解決用工難題,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復工人員開乘私家車返場。另一方面,從新區當地緊急招聘工人,經培訓合格后進場施工。
安全員馬建剛,老家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春節過后,他組織聯系了3輛私家車,與十幾名周邊工友一道開車返回新區。
在工地門口經過嚴格的消毒、核驗身份、測溫等嚴格流程后,馬建剛等復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然后,被安置到生活區的“黃區”。
“黃區,居住的是進場未滿14天,自駕或乘坐專車的進場復工人員。”翟瑞明說,為避免交叉感染,項目按照新區相關要求,將生活區分為紅區、黃區、綠區三區,實施分區管理。
其中,紅區居住的是進場未滿14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員;綠區居住的是春節期間未離開工地人員和當地勞務人員。每個區采取相對隔離、分餐、體溫監測、佩戴口罩、定時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
劉明,河北容城縣北王昝村村民,春節后應聘成為項目的鋼筋工。盡管工地距家僅一公里,但他仍按照封閉式管理要求,每天吃住在工地,不與外界接觸。目前,項目上像劉明這樣的本地工人還有20多名。
“我們要搶抓汛期來臨前黃金施工期,按照20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如期高質量完成工程建設,筑牢千年大計安全屏障。”翟瑞明說。(河北日報記者原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