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4月3日電(記者崔利杰)清明節將至,按照雄安新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部署,雄縣、容城縣、安新縣文明委組織號召廣大干部群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開展“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志愿服務活動,推行科學、文明、安全、綠色祭掃方式,確保清明節安全,讓文明祭祀理念深入千家萬戶。
雄縣:充分運用新媒體 動員群眾文明祭祀
近日,雄縣組織了集體代祭公益活動。本次活動采用鮮花祭祀的方式,打破了燃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奠形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帶來的諸多安全隱患。同時,有效地避開了人員聚集,阻止疫情的傳播。
雄縣志愿者協助開展祭掃服務。中國雄安官網發
“疫情關不住思念,距離隔不斷親情。只要我們懷著真摯的情感,無論何種祭奠方式,同樣可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心存思念,真誠祭奠,感恩抒懷,才是清明節最重要的含義。”雄縣文明委有關負責人說。
雄縣朱各莊鎮胡臺村率先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胡永濤為隊長的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帶著鮮花,來到骨灰安放點,開展集體祭掃服務,他們輕輕擦拭骨灰盒,敬獻鮮花,以寄托對逝者的哀思。“以往都會去墓地祭掃,今年雖然不能親自前往了,但是通過網上祭祀的方式,同樣能表達我們對老人的緬懷之情。”雄縣志愿者說。
雄縣文明委工作人員介紹,清明節前夕,該縣依托“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和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廣泛宣傳發動,號召大家要自覺摒棄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的祭拜陋俗,用鮮花替換紙錢,用網絡傳遞思念。別樣的方式,卻是一樣的追思,一樣的緬懷。
容城縣:志愿者文明祭掃 提倡綠色清明
4月3日,容城縣文明委、團縣委、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部分黨員干部和志愿者代表到北后臺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掃活動。
容城縣開展志愿者文明祭掃活動。中國雄安官網發
黨員干部和志愿者代表站在被鮮花圍繞的烈士碑前集體默哀,向烈士碑獻花,瞻仰烈士碑后,開始清掃陵園,為陵園內的鮮花澆水。蒼松翠柏,鮮花綠植,陵園肅穆,人們用志愿行動緬懷英烈精神,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表達對烈士的無限哀思。
“為減少人員聚集,容城縣今年取消了大規模的集中祭掃活動。集中祭掃雖然取消,但革命烈士銘記心間,我們以傳承愛國精神、弘揚家風家訓和開展文明祭掃為主要內容,將清明文明祭祀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工作相結合,發揮志愿服務力量,開展文明祭奠先烈等活動,號召零碳祭祀、簡樸祭祀、健康祭祀、安全祭祀。”容城縣文明委工作人員說。
安新縣:動員群眾鮮花祭奠、網絡祭奠
日前,安新縣各鄉鎮積極開展“綠色清明,文明祭掃”活動,利用微信、大喇叭、懸掛條幅、發放明白紙等多種方式引導廣大村民文明祭掃,促進移風易俗,同時加強巡查確保落實,提倡群眾用鮮花祭奠、網絡祭奠等綠色低碳又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祭祀形式。
安新縣群眾用鮮花祭奠。中國雄安官網發
安新鎮成立專班,印制倡議書彩頁3000份,明白紙6000份,制作條幅100條,同時各村利用大喇叭每天廣播文明祭掃內容,引導百姓文明祭掃。通過文明祭掃宣傳,倡導村民用一束鮮花、一句心愿話來表達對已故先人的哀思,做文明祭掃的先行者、帶頭人,讓低碳、文明祭掃的觀念走進村民心中。
“不扎堆、不放煙花、不燒紙,這樣的祭祀方式很文明,既能防控疫情,又能保證不發生火災隱患,我們全家人都很支持這種文明祭祀的做法。”安新鎮村民說。
寨里鄉為樹立文明祭祀新風、倡導綠色清明,在各村利用微信、大喇叭廣播、發放明白紙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大力提倡移風易俗,不斷提高群眾的文明意識,同時巡查員隨身帶著鐵锨、水桶,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確保“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
“以前每逢清明前后到處充斥著燒冥幣的漫天紙灰和煙塵,現在在心愿卡上寫下對親人的思念,用鮮花追思故人,這種文明祭祀的方法比以前燒紙的方法更環保更簡潔!”寨里鄉村民說。
當前,雄安新區三縣黨員干部及志愿者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領新區群眾開展文明祭掃活動,提倡綠色祭祀,樹立科學、文明的祭祀觀念,主動勸導親朋好友摒棄不文明祭祀行為,主動做殯葬改革的踐行者、文明祭掃的推動者、時代新風的引領者,用實際行動與群眾共同守護新區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