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國家文旅部萬名英才計劃金牌導游
國家高級導游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千年文脈 大美雄安”,我是國家金牌導游李婧,很高興今天能夠和大家一起走進雄安新區,聆聽這座現代化宜居的未來之城。
這里將是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不會是水泥森林,而是公交步行通暢便捷,森林碧水交織繞城……
這里將是一座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貼心的公共服務設施,優質的教科文衛等公共資源,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
這里將是一座集萃當代智慧的城市:最先進的城市理念扎根發芽,最創新的改革模式做出示范,最前沿的創新發展見證新時代……
這里就是雄安新區,它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依靠人民共建共享現代城市文明。雄安,將成為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閃耀在世界城市群的璀璨星河……
雄安新區的設立,主要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共同承擔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探索人口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這是雄安的初心,也是雄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堅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條件”“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區規劃建設區按1萬人/平方公里控制”。
未來,雄安新區不僅人口密度非常科學合理,城市發展也更具有活力。在出行方面,通過軌道交通,雄安到周邊主要城市將實現“半小時通勤圈”;在市內,人們能享受“公交+自行車+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未來,城際站就在市內,火車在雄安地下穿城而過,市民出行便捷;地面上窄路密網,人和車各行其道。這是一座對人友好的城市。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把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作為工作重點。一方面加大對白洋淀的污染治理力度,做好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另一方面,“千年秀林”工程迅速推進,一座綠色的生態城市正在迎面走來。
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未來藍綠空間占比將穩定在70%。出門見綠,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在新區起步區,因天時就地利,融合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充分利用北高南低的現狀地形,明確了“北城、中苑、南淀”的總體空間格局,這是由藍綠系統劃分出的組團式格局,隨形就勢、尊重自然。可以預見,人們在這里生活將有多舒適,新區將會有多美。
起步區會形成“一方城、兩軸線、五組團、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萬頃波”的空間意象;傳承中華營城理念,構建布局規制對稱、街坊尺度宜人的中心“方城”;塑造輪廓舒展、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
平原建城、疏密有度、天人合一……“這是充分汲取中國古代智慧塑造的一座城,它不仿古卻有傳承,天圓地方、布局規整,街坊是棋盤式的格局,路網橫平豎直,整個城市就是個大園林。雄安規劃不僅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更有中國特色、高點定位。
以人為本,是要把打造宜居環境落在每一寸土地上。城市生態是個綜合概念,不光包括環境質量,還包括生活體驗和獲得感。比如,在這里人們5分鐘送孩子上幼兒園,10分鐘即可到達公司,可以在湖邊看書、休閑。這樣的日子相信所有人都是心之向往。
燕趙大地,燦爛文明和輝煌歷史歷經千年,綿延至今。這次規劃,是考古跑在規劃建設前面,是文化先行、生態先行。充分體現尊重歷史、尊重自然的特點,自然遺產、文化遺產都將得到細致而充分的保護。
在大規模規劃建設之前,雄安新區對歷史文物、歷史風貌、文化遺存進行保護,啟動了“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計劃”。在建設中將堅持古樹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動。“建成的新城中要存有老廣場、老場所,要讓老百姓記得住鄉愁。在雄安未來的某一時刻,在樹蔭下,在蟬聲鳴叫中,老人搖著扇子給兒孫們講過去的故事。” 這才是我們真正向往的幸福之城、和諧之城、未來之城。
感謝大家的聆聽,我是李婧,我在雄安期待您的到來。
本欄目由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局、中國雄安官網聯合打造,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