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運用大數據分析助力精準脫貧
我省建立防致貧對象動態監測機制
4月24日早晨,曲陽縣路莊子鄉民政所所長馬優來到單位,熟練地打開電腦里的河北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開始對轄區低保人員信息進行錄入。“系統中低保對象、救助對象和貧困對象等分類更加明晰了。”多年在基層從事低保統計核查工作的馬優對此感觸頗深。
據了解,省民政廳建立與民政部和省扶貧辦、省殘聯等部門數據資源長效共享機制,依托河北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全省低保對象、剩余貧困人口和防貧對象的精細化管理。
去年以來,我省對低保對象進行了全方面核查。全省以縣為單位,逐村對低保戶的家庭成員、家庭收入、教育、住房、醫療等信息進行摸底排查,采取戶有登記表、村有花名冊和省市縣鄉有統計表等電子化臺賬管理,全面摸清低保對象底數。對貧困人口中未享受農村低保和特困救助的家庭進行入戶核查,針對貧困戶家庭成員的勞動能力狀況、年齡結構、重病和殘疾情況進行深入核查分析,將符合條件的60歲以上貧困人口、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貧困殘疾人納入保障范圍,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確保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優化防致貧系統,我省進一步對非貧困低保對象進行摸底調查,完善電子檔案,按人(戶)建立登記表、按村建立花名冊、鄉以上建立統一的統計表,實現基本信息管理、核查比對、風險預警、處置情況反饋、統計分析等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為做好防致貧工作提供信息技術支撐。建立防致貧對象動態監測機制,圍繞3.4萬剩余貧困人口和6.7萬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監測對象,建立民政低保、特困和臨時救助等救助保障動態監測統計分析臺賬,摸清兜底保障人數。扎實做好非貧困農村低保對象及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防致貧工作,通過線下核查、線上預警,部門聯動等多種手段,聯合技術監測,確保不發生“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不形成新的貧困人口。(記者尹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