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容西混凝土攪拌站7條生產線全部投產
綠色智能廠區 無人值守生產——雄安新區重點項目探訪(四)
雄安新區容城縣,容西混凝土攪拌站三座廠房主體。5月3日,隨著瀝青混凝土攪拌站點火運行,雄安容西混凝土攪拌站7條生產線已全部投產,正源源不斷為新區建設供應商品混凝土。河北日報記者趙杰 攝
每當東行的列車即將駛入白洋淀站時,旅客的視線總會被出現在北側車窗的三個大方塊兒所吸引。中間小、兩頭大的三個乳白色大方塊兒整齊排列,外立面上還綴飾著天藍色的幾何條紋,造型簡潔大氣。
這樣一個頗具藝術性的建筑,正是雄安新區剛剛建成投用的容西混凝土攪拌站。
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入春之后,容西攪拌站一邊做好廠區建設,一邊做好商品混凝土生產工作。目前廠區建設基本完工,正在進行最后的植樹綠化。5月3日,隨著瀝青混凝土攪拌站點火運行,雄安容西混凝土攪拌站7條生產線已全部投產,正源源不斷為新區建設供應商品混凝土。
隨著雄安新區轉向大規模實質性建設階段,新區對混凝土、濕拌砂漿、水泥穩定土以及瀝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容西攪拌站的建成投產,正好契合了新區的規劃建設時序。
“2019年12月6日,我們的資質證書順利辦理完成。兩天后,攪拌站的第一罐防凍型C20細石防凍噴射混凝土就運往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工地,用于護坡防護工程。”容西攪拌站總經理潘鍵介紹,運往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工地的那車混凝土是容西攪拌站生產的第一車混凝土,也是雄安新區自主生產的第一車混凝土。
作為雄安新區第一個商品混凝土預拌企業,容西攪拌站秉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突出雄安新區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在綠色生產上下足了功夫。
“容西攪拌站項目包括混凝土攪拌站、水泥穩定土拌合站、瀝青混凝土攪拌站三部分。”容西攪拌站常務副總經理于東磊介紹,人們在外面看到的三個大方塊兒樣式的廠房,正好對應的是這三部分。
“目前已經投產的是混凝土攪拌站,待所有項目都投產后,容西攪拌站將實現單站產能國內第一、質量控制國內第一、綠色環保國內第一、智能控制國內第一等。”容西攪拌站站長姚志軍說,未來容西攪拌站可以提供高質量混凝土、濕拌砂漿、水泥穩定土以及瀝青混凝土,為雄安新區的項目建設提供穩定的材料保障。
記者隨工作人員進入攪拌站內部實地探訪,大方塊兒的內部整潔而安靜,并沒有想象中的機器轟鳴、塵土飛揚,除了偶爾出現的巡檢人員,偌大的廠房里見不到工人。
全封閉生產、綠色零排放和無人值守智能控制,使得該項目在同行業中具有領先優勢。不同于傳統攪拌站的敞開式作業,容西攪拌站通過工藝改進,實現了全封閉生產,即生產系統全封閉廠房、生產過程全自動收塵、儲料系統全封閉鋼制料倉、上料系統全封閉皮帶通廊。
為響應雄安新區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容西攪拌站在生產工藝上做了一些改進。首先是采用全封閉鋼制高位料倉,實現原料的靜態儲存。其次是縮短了皮帶輸送距離,使得生產線的結構更加緊湊、布局更加合理,相較于傳統的生產工藝可以節約50%的用地。另外,使用自動上料裝置來代替傳統的鏟車搬運,可降低30%的能耗,每年可減少1450噸的碳排放。
容西攪拌站還是國內首家實現零排放的預拌站。他們采用了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煙氣直燃燃燒器,生產作業時產生的瀝青煙氣可以實現100%捕集,進行二次處理,避免給新區環境帶來污染。使用螺桿式靜音空壓機,風機煙倉的內部采取多孔吸聲材料及消聲器進行降噪,設備也進行二次整體封裝,整個廠區的噪音整體得到很好的控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通過地面集中收塵系統運回粉料倉,既節約了資源又避免了粉塵污染。除此之外,園區所產生的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會用于廠區的園林灌溉以及水泥穩定土的生產,工業污水也會通過砂石分離機處理后進行回收利用。
通過一系列綠色節能舉措,每年容西攪拌站可減少3.5萬噸的污水排放,減少8000噸的固廢排放。除了將廢棄物進行二次利用外,攪拌站還在綠色能源供應上下了一番功夫。
容西攪拌站通過利用能源可再生的地源熱泵,為廠房進行室溫調節,冷熱能源轉化的能效比值與傳統空氣能調溫設備相比,提升了近一倍,做到了綠色環保零污染。“我們是國內率先在攪拌站中使用地源熱泵的,可以有效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潘鍵介紹。
生產環節的功夫下足了,品控運輸上也沒落下。
走進容西攪拌站的智能控制中心,電子大屏上詳細地顯示著每一輛運輸車輛的實時狀態。通過智能監管平臺,可以從原料生產、加工、運輸、混凝土生產、交付的全過程進行品控,搭建起建材質量百分百可追溯管控體系。他們還開發了一個手機小程序,雄安新區的各家施工單位通過微信掃碼就可以進行下單,預約他們的產品,其服務平臺也可以實時進行派單處理,大大提高了簽派效率,節省了人力。
“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強化對信息系統的使用,優化業務流程,逐步實現廠房無人化、控制少人化,把容西攪拌站建設成為雄安新區的標桿企業,打造引領國內預拌行業發展的雄安標準。”于東磊說。(記者 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