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其中內容之一。我省代表委員紛紛表示,一定要抓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進一步增強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決克服疫情影響,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拓展領域、提升層次、深化合作,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
抓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精準有序
京津冀協同發展6年來,交通、生態、產業三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變化可謂日新月異。
在張家口的代表委員心里,京張高鐵最令他們欣喜。去年12月30日,這條高鐵全線通車,從張家口南到北京北,之前3個多小時的火車行程,縮短至1小時左右。
更多的代表委員感受到的是,碧空如洗的日子更多了。去年,河北大氣質量達到6年來最好水平,全省PM2.5平均濃度降至50.2微克/立方米。
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上,河北精準有序。抓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6年來我省共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9773個。
“京津產業、生產要素的加速轉移,為唐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市長丁繡峰從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的變化上,深刻感受到了協同發展的力量。
與北京共建的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是我省確定的重點協同協作平臺之一。丁繡峰代表介紹,去年8月,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正式掛牌,曹妃甸重點發展國際大宗商品貿易、港航服務、能源儲配、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優勢更加明顯。今年以來,該示范區共實施京津項目90個,總投資1105.3億元。新簽約億元以上京津項目8個,協議總投資131.7億元。
丁繡峰代表表示,越來越多大項目、好項目進駐曹妃甸,為唐山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他們將繼續深化與京津的合作,布局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推動唐山加快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京津冀產業協作深入推進,構建起日益緊密的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全國人大代表、滄州市市長梅世彤表示,今年,滄州將在項目引進中更加注重塑造產業,在承接轉移中更加注重產業升級,著力打造滄州現代產業基地、渤海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任丘石化產業基地“三大對接平臺”,加快京津冀綠色能源保障基地、渤海新區京津產業轉移合作先行區、滄州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確保協同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跑出改革創新“加速度”,激發協同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重點領域的突破,離不開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
2019年,我省正式啟動京津冀三地科技創新券共享互認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7個與京津開放實驗室合作的創新券項目完成審核、公示程序,獲得131萬元創新券資金支持。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還有哪些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如何建立統籌有力、競爭有序、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都是我省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去年8月,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跨省市的自貿試驗區。在大興機場片區,綜合保稅區即將獲批設立。目前,我國的綜合保稅區基本是設在一個海關管轄區域,由屬地海關監管,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處于兩個海關關區之內。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北省委副主委、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徐英認為,兩地海關共同監管,可通過聯席會議等方式,處理監管中出現的涉及兩關區的一些共性問題。為實現共建共管,雙方可在綜合保稅區內建設一個信息化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的理念、制度和方法,通過大數據來實現安全和便利的有機統一,為自貿試驗區如何實現跨省市運營探路。
“扎實推進協同發展,需要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用改革創新的‘加速度’,激發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委書記、省發改委主任黨曉龍介紹,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創新行政、執法、稅收、統計、生態等政策措施,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促進三地資質互認、資源共享。加快推進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等政策創新平臺建設,推出一批創新性的改革舉措,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同時,與京津聯合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聯盟,積極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孵化轉化。
在保定,“中關村”代表的是一種利益共享的模式創新,更是一種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改革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長郭建英表示,今年,他們將進一步深化與中關村“一區十園”的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模式,爭取推動兩地資源共享、園區共建,吸引更多項目入駐分園。同時,繼續推進與中關村朝陽園、中關村智造大街等開展對接,爭取吸引更多中關村資源落地保定,繼續開創中關村“一中心、一基地、多園區”的保定模式。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讓協同紅利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推動協同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題中應有之義。京津冀協同發展6年間,三地大力推動公共服務共建,人民群眾不斷收獲協同發展紅利。
京津優質基礎教育學校在我省設立分校、建設校區等共31個,我省146所職業學校與京津地區的313所職業學校或企業開展了實質性合作。我省共有400多家醫療機構與京津合作,開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達到1099家,133家省內醫療機構與278家京津醫院實現36項檢驗結果互認。
行百里者半九十。代表委員們認為,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我省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盡管有了很大提升,但質量層次與京津兩地差距依然明顯,距社會公眾期待還有不小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認為,受制于京津冀財力、經濟結構、城鄉差距等諸多要素的制約,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只能逐步縮小差距。但三地可以在養老服務、養老保險、異地就醫等領域大有可為。
“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可按照‘重點地區優先打造’的思路。”全國政協委員、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建議,我省可依托重點園區,著力完善基礎設施,通過建立分校、分院和合作共建等形式,承接教育、醫療等非首都功能。不斷壯大有吸引力的產業,優化人才發展和創新創業環境,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人才需求,采取目標任務導向、個性化定制等方式做好體制機制和政策調整工作。同時,重點在能夠快速補齊短板產生協同效益的領域和環節發力,增強河北基本公共服務自身“造血”功能。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節點之年。我省將全面深化拓展與京津合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黨曉龍代表表示,今年,我省將大力推動京津高校和在京醫院以多種方式向河北轉移,擴大京津冀養老機構醫保互聯互通和養老補貼試點范圍,構建統一的區域旅游公共服務標準融合體系。同時,落實好京津與我省張承保28個縣(區)扶貧協作機制,組織實施好年度幫扶項目,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記者 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