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手段推動項目建設 為新區百姓建造高質量安置房
——探訪容東片區G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G3標段
容東片區G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G3標段效果圖。中國雄安官網發
中國雄安官網6月20日電(記者封俊龍)5月6日中標,當日晚踏勘現場,第二天正式進場施工。“這次任務雖然十分艱巨,但是我們會全力以赴,堅決按照時間節點完成任務,為新區百姓建造出高質量、高標準的住房。”看著僅僅開工40天便已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容東片區G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G3標段總工程師王鈺寧信心十足。
容東片區G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G3標段位于容東片區東部,總建筑面積約387125.4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53874.72平方米,地上建筑住宅面積200413.05平方米。由43棟住宅、1棟公寓、3處地上商業、16處地上公服配套等組成。
容東片區G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G3標段施工現場。中國雄安官網記者封俊龍 攝
記者到達現場時,該項目正在進行底板鋼筋捆扎和地下室基礎防水等工作,挖掘機、混凝土罐車、霧炮車等工程機械以及數百名建設者正在深深的基坑中緊張作業,一輛輛滿載著鋼筋的車輛陸續進入現場。“由于工期緊、任務重,鋼筋等大宗材料均需要提前儲備,自進場施工至7月份地下室封頂,該項目將使用鋼筋達2萬噸,兩個月用量和平常情況半年的使用量相當。”王鈺寧說,施工進度之所以能夠這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BIM系統的成熟應用。
在容東片區G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G3標段項目部的BIM中心內,幾名BIM工程師正在利用三維模型對整個項目進行施工模擬。“BIM能夠通過施工模型深化、場地布置模擬、可視化交底、管綜深化設計和支吊架深化設計等手段的應用,對項目進行精準施工以及安全和質量管理等全面的工程管理,從而實現縮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的效果。”中鐵建設集團BIM工程師趙文剛說,“這些數據也是數字城市的原始基礎數據,未來將導入到雄安新區CIM平臺內。”
某地下室BIM管線綜合深化設計的三維圖形。中國雄安官網發
韓江峰也是一名BIM工程師,他向記者展示了項目內某地下室BIM管線綜合深化設計的三維圖形。據介紹,僅僅一個小地下室就有多個專業管線系統,管線分布和路線錯綜復雜,如果不提前對管線進行調整,會出現很多現實問題,甚至一些安裝完成的管線需要拆除后重新施工。這些錯綜復雜的管線經過深化設計后,每條管線都能夠三維立體式地呈現出來,有效提前規避碰撞、減少錯漏碰缺,實現合理施工。“利用BIM技術后,能夠達到節材和縮短工期的效果。”韓江峰說。
據悉,在BIM技術全面應用的基礎上,項目施工方中鐵建設集團自主研發的“智慧建造156信息系統平臺”也將全面應用于集團承建的所有項目,并與BIM實現聯動,對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進行智能化管理,有效推動項目建設。“現在場地內的24臺塔吊還未啟用,原因就在于塔吊與塔吊之間距離較近,如果利用人工調度的話,容易發生碰撞。”王鈺寧說,“智慧建造156信息系統平臺應用后,對塔吊進行運行監測,實現群塔防碰撞,提高群塔空間作業安全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設。目前,該項目共有683名建設者,本月底該項目建設將進入高峰期,屆時,建設者人數將達到2500人,疫情防控成為項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鐵建設集團要求特殊時期各級干部要落實“一崗三責”,即對業務工作、廉政建設和人員健康狀況負責;嚴格落實防疫方案、復工方案、應急預案,并重點做好辦公區、生活區、施工生產區“三區”的衛生防疫,落實項目部實名制封閉管理,做好紅、黃、綠三色分級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風險。
按照既定時間節點,容東片區G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G3標段將于7月10日實現地下結構封頂,10月30日完成主體工程封頂。“我們將以‘起步即沖刺、開局即決戰’的信念,發揮央企的職責與擔當,打造‘雄安質量’,確保按照各個既定時間節點完成任務,用高質量、高標準的工程造福雄安百姓。”王鈺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