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存量 開發崗位擴大就業增量
我省“免減緩返補”五措并舉保就業
開毛料、壓木皮、實木封邊、上油漆……近日,在廊坊華日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家具生產車間,近500名員工正在緊張有序生產家具。該企業行政總裁劉喆告訴筆者,正當企業既要為2000多名員工留崗留薪,還要繳納社保費而感到資金緊張時,廊坊市人社局及時將企業去年申請的956萬余元失業保險穩崗補貼發放到位,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有了人社部門在穩崗返還、社保費緩交方面的大力支持,企業8條生產線全部開工,5月份公司復工率已達90%,復產率達到70%,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2.7億元、銷售收入3.1億元的目標。”劉喆表示。
千方百計穩企穩崗穩就業,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我省打出“免減緩返補”政策組合拳,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據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至6月,免征中小微企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2至4月,減半征收各類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把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用足用實;擴大失業保險返還覆蓋面,提高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疫情防控期間,對中小微企業裁員率不高于2019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5.5%,30人(含)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超過參保職工總數20%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由50%提至最高可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100%。初步形成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存量、開發崗位擴大就業增量的政策體系。
不斷提升線上就業服務水平。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系列活動,積極引導線上洽談,通過網絡面試促進勞動力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推行穩崗返還申請、審核等業務全程網辦,做到免申請、免材料、免跑腿“三免”。此外,省人社廳還聯合省發改委等部門共同設立了總規模500億元的融資專項資金,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幫助企業恢復生產。
截至5月25日,全省失業保險基金用于穩就業支出13.07億元,惠及企業3.9萬多家、職工293.39萬人。2至4月,減免企業養老、工傷、失業保險費102億元,對支持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盡快復工復產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扎實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兜底保障。對高校畢業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吸納畢業生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和最長3年的社保補貼。擴大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三支一扶”等基層項目招募和就業見習規模,鼓勵畢業生圍繞社區服務需求就業創業,對困難家庭畢業生發放求職補貼。對農民工,建立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保障、企業用工監測等8項工作協調機制,做實企業用工和農民工務工“兩個清單”,加強信息對接、運輸對接、健康檢測對接;全力拓寬家門口就業渠道,引導回歸農業、工程吸納、創新業態發展和扶持創業,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實行兜底安置,精準施策做好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和生活保障。
截至4月底,全省累計開展網絡招聘活動797場,發布崗位需求61.4萬個,幫助13.75萬人實現就業;幫助1098.27萬農民工返崗就業;全省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15億元,扶持4866人自主創業,帶動10744人實現就業。
為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省人社廳積極開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加大培訓補貼力度,滿足企業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未就業畢業生、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等人群疫情期間培訓需求。目前已開展線上培訓的企業和機構417家,培訓工種74個,培訓人數77117人,撥付補貼資金2118萬元。截至4月底,全省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2.61萬人次。(記者解楚楚 通訊員廖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