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投運
源自張家口的綠色電力正式接入北京電網,可滿足北京市大約1/10的用電需求
“合閘,執行!”6月29日上午10時,隨著運行人員一聲令下,張北換流站閥廳內的刀閘和4座直流斷路器順利合閘,主控室監控大屏上的光伏功率曲線開始逐步上升——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簡稱“張北柔直工程”)正式投運。至此,源自張家口的綠色電力正式接入北京電網,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延慶賽區的冬奧場館全部用上了綠色電力。
張北柔直工程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電網工程,也是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服務“綠色辦奧”的涉奧六大工程之一。該工程在技術上創造了12項世界第一,將張家口大規模、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進行多點匯集,形成穩定可控的電源,向北京輸送綠色電力。工程總投資125億元,新建張北、康保、豐寧和北京4座換流站,額定電壓±500千伏,額定輸電能力450萬千瓦,輸電線路長度666千米。
張北柔直工程途經張家口北部、承德西部等高海拔地區,70%的線路地處丘陵和山地,高寒、大風等惡劣天氣較多,年有效施工期僅四五個月。據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建設部主任田生林介紹,該工程2018年2月開工后,建設者們攻堅克難,實施創新防火墻施工工藝、創新混凝土防腐工藝等五大創新舉措,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于去年12月完成建設任務。隨后,工程進入調試階段,今年6月25日成功通過全面嚴格的調試試驗和168小時試運行,完成了最后一項調試試驗四端帶電組網,6月29日正式投運。
“張家口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資源十分豐富,可開發規模高達8500萬千瓦,只是當地消納能力有限,而張北柔直工程顯著提升了當地新能源外送能力,預計到今年底,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2000萬千瓦。”田生林說,該工程每年可向北京輸送約140億千瓦時綠色電力,供應北京市大約1/10的用電量,其中包括直接滿足北京冬奧會北京、延慶兩個賽區用電需求,加上張家口賽區冬奧場館就地消納當地綠色電力,使得北京冬奧會場館實現奧運歷史上首次100%使用綠色電力的目標。
張北柔直工程還有效促進了張家口扶貧電站消納新能源,不僅拉動了當地風力、光伏發電總計約600億元的投資,還惠及當地1110座光伏扶貧電站,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記者王偉宏 通訊員趙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