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安新縣老河頭鎮生態環境所謝志剛
老河頭鎮,是安新縣的工業重鎮、經濟大鎮。廢舊有色金屬購銷加工行業在為當地群眾帶來財富的同時,也造成很大污染隱患。老河頭鎮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受到各級關注和重視。做好環境治理工作,成了全鎮“第一難”的工作。
謝志剛,2001年參加工作,任老河頭鎮黨政辦主任多年,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在做好分內工作的同時,他主動請纓,參與和融入環保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老河頭鎮大氣環境治理奉獻青春、無怨無悔。
一、主動作為,“外行”成為骨干
自2017年兼職環保所工作以來,面對新的工作環境,他認真學習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法律,主動向老同志請教,對全鎮環保基礎數據從“零”開始,逐一分項梳理,迅速對全鎮“散亂污”底碼、坑塘治理底數、固廢堆放等第一時間掌握,為全鎮工作推進提供有價值的工作建議10條。每天他早來、晚走,對時間緊、任務重的臨時性工作,從不抱怨,積極向老同志詢問,向領導學習,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工作素養,他放棄休息,加班加點成為他的工作常態,“寶劍鋒由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辛勤的付出,總會得到豐碩的成果,目前謝志剛已成為老河頭鎮生態環保所最得力的干將。
二、細致入微,粗放變成精準
為了提升全鎮大氣污染工作精準防治,將環保力量用精、用足,他主動請戰,到席莊村空氣站蹲點,一方面熟練掌握空氣觀測站手機軟件操作,另一方面對空氣站周邊進行實地走訪,每當手機出現警報提醒,他總是迅速登上檢測點樓頂,針對數據參數和風向,進行預判,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馬上對污染源進行排查走訪,及時進行查驗走訪,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到位。成果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經過辛勤的觀測蹲守,對污染源產生的原因、應對的措施以及主客觀因素提出專門的應對方案,對全鎮“散亂污”治理、坑塘維護、固廢防護提供了全面、科學的數據,為全鎮打贏藍天保衛戰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
三、法情兼顧,倡導文明新風
焚燒秸稈這一傳承千年的耕作方式,很不適應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十分不科學的,面對群眾的不理解以及冷潮熱諷,他沒有退卻而是迎難而上,每年的夏收、秋收季節,他總是和同事們一起全天候巡邏在田間地頭,積極主動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從基本的“層面”說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推進,一點點讓廣大群眾認可。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中轉變了廣大群眾的觀念。每逢主要的“祭祀”節日,為減少火情的發生,他和同事們一起手拿鮮花,“用鮮花換燒紙”,以“軟”的方式,提倡文明新風尚,減少了大氣污染。
四、守好底線,當好“廉潔”衛士
守好自身的底線,不論在“散亂污”拆除現場,還是貨場攤點的清理整頓,他總是堅持秉公辦事,多次將焚燒貨物全部扣壓到鎮,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但對非法行為起到很好的威懾作用。“但凡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正是這樣的信念與執著,讓他始終在環境保護一線、在保衛藍天的隊伍中奮力前行,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