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抗戰老兵時燕南。通訊員李世文 攝
7月22日,在河間市北石槽鄉齊會村中心的老槐樹下,記者見到了99歲的抗戰老兵時燕南?!斑@是齊會戰斗的見證物啊,1939年,賀龍師長率領120師在齊會一帶消滅了日軍吉田大隊700余人,取得了平原殲滅戰的重大勝利,那場仗打得太漂亮了?!睍r燕南摸著彈痕累累的老槐樹說,也是從那一刻起,他立志參軍報國。
時燕南入伍時18歲,后來成為河間支隊一排二班班長。當時支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縣政府的工作人員。雖然現在年事已高,老人講起抗戰的經歷仍然條理清晰,他的言語與表情,將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歲月。
“那時候我們打鬼子主要是游擊戰,經常是一晚上挪三個村。懷里抱個槍,左口袋裝子彈,右口袋裝手榴彈,身下鋪點草,倒地就睡,有情況‘啪’地一下就站起來行動?!睍r燕南說,“咱裝備簡單,人又少,每場游擊戰都打得很艱難?!?/font>
時燕南回憶,那時日軍常常進村破壞。村莊遭入侵時,該村偵察員必須及時到達其他聯絡處傳遞信息,方便村民們轉移。
1942年,時燕南在大城縣南蔡村正站崗,偵察員跑回來說有二三百個鬼子要進村了。時燕南立刻帶著一班人沖入戰壕。他說:“咱是土槍。打敵人要想法子,不能硬上,而且要速戰速決,借著青紗帳的掩護撤退。小鬼子很怕青紗帳,怕中埋伏,不敢出來追?!?/font>
問及第一次打鬼子的感受,時燕南說:“上了戰場就不能怕死,而且一聽槍聲我就興奮,就想和鬼子拼個你死我活?!?/font>
“在民抬頭村,敵人將村子包圍了。我和敵人第一次交戰,打得異常激烈,突圍出去后,發現被保護的工作人員都沒有跟出來。我們又重新殺回去,經過激烈戰斗,這才將工作人員順利帶出去?!睍r燕南說,那時候,白天打仗,晚上也不休息,等鬼子睡著了,就去搗毀他們據點之間的道路。有時候一夜能走七八十里地,雙腳磨得全是水泡。
1943年的一場戰斗中,時燕南腿部中彈,讓他第一次面對死亡,也是這次經歷讓他深深感受到軍民一條心。時燕南回憶,那次正駐扎在冢耳村,偵察員回來說鬼子們正在東柳洼村搶糧食。大隊長立刻召集部隊集合,提出堅決不讓敵人拿走一粒糧食。
“路過王化村時,我們就跟敵人交上了火,沒十分鐘,我們班就犧牲了一名戰友?!睍r燕南說,“子彈打到我的左腿,戰友把我拉起來后,我退了下來。因為流了很多血,走了一路后,整條腿上都是泥巴?!?/font>
當時醫療衛生條件有限,藥品十分緊缺,僅有鹽水、紅藥水、紗布等最基本的醫療物資,只能給戰士們進行簡單的包扎后再轉入后方救治。轉移過程中,因為沒有抗生素類藥品,衛生隊員要給時燕南的左腿截肢。
“我堅決不讓截肢,衛生隊員就抻緊紗布在傷口處來回使勁摩擦,為我處理傷口。雖然劇疼難忍,但我還是一直堅持著?!睍r燕南摸了摸至今留下的傷疤說,這樣才保住了左腿。
為了避開敵人的視線,時燕南在“堡壘戶”家中養傷。他說:“每天都是鄉親們來給我送飯,那時候都餓肚子,老百姓還從自己的口糧里給我留出飯,真是不容易。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就及時通風報信。”
有一次,“堡壘戶”正在地里干活,聽說鬼子要進村了,趕緊跑回來送信兒,時燕南回憶,“多虧了鄉親們,我拄著雙拐東躲西藏,好歹跑出了村,避開了鬼子?!?/font>
說到這里,時燕南不停地感嘆,老百姓的恩情自己一直記在心中。
后來,時燕南回到了老家齊會村,村內的老中醫為他醫治好了左腿,腿雖然治好了,但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拔倚∶信謨?,村民們給我起了個外號叫拐胖兒。”他笑著說。
時燕南邊說邊帶著記者從老槐樹那里往南走,來到齊會戰斗紀念碑廣場。“如今的好日子,都是那些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比起犧牲的戰友,我能活下來,是幸運的?!睍r燕南哽咽了,“我經常教育孩子們,不要忘記歷史,那段歲月太艱苦、太殘酷了,要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熱愛自己的國家,報效祖國?!保ê颖比請?記者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