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障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益
我省將建116個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防基地
日前,全國生物食誘劑技術培訓班在故城縣舉辦。開班前,在該縣故城鎮玉米中后期病蟲害綠色防控演示現場,數架農用植保無人機向玉米地里噴灑生物食誘劑,進行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等蟲害的防控。
據了解,生物食誘劑技術是一項高效綠色防控技術,以集中誘殺代替傳統全田噴灑的方式,達到預防控制蟲害的目的。故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風俠介紹,使用生物食誘劑防控技術,玉米施藥田每隔100米一個誘集藥帶,施藥面積僅占全田的0.8%,生物食誘劑農藥使用量僅占常規農藥量的3%,無人機噴灑生物食誘劑作業面積一天可達3000畝至5000畝,具有省工、省藥的優點。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及農藥使用量,還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平均每畝增產8%左右。
2019年,故城縣在故城鎮、建國鎮等7個鄉鎮的玉米田噴灑食誘劑6.6萬畝,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等害蟲,效果突出。今年,在社會化服務項目15萬畝基礎上,故城縣財政又出資180萬元噴施15萬畝,玉米食誘劑飛防面積30萬畝,綠色防控比例達到60%。
故城縣實施生物食誘劑技術,是我省扎實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大面積推廣生態調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助推農產品生產提質增效,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省植保植檢總站獲悉,從今年開始,河北省植保植檢總站將利用3年時間,在河北省建立116個省級農作物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同時鼓勵各市縣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市、縣級綠色防控示范區。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的農作物涵蓋小麥、玉米、蔬菜、果樹、馬鈴薯等,以基地示范引領和促進農藥減量增效控害。
“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實現了病蟲防控安全、經濟、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益。”省植保植檢總站站長張秋生介紹,盡管今年是小麥蚜蟲、莖基腐、條銹病、赤霉病等較重發生年份,但在我省收獲的小麥示范基地,通過采用種子包衣、生物農藥、免疫誘抗、一噴三防、統防統治等綠控技術措施,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與常規防治田相比,少用藥一次,減少化學農藥用量15%至20%,畝產增加20公斤至50公斤。在番茄示范基地,通過產前高溫悶棚、棚室消毒、無病蟲苗,產中天敵治蟲、生物農藥、熊蜂授粉,產后病殘體無害化處理等全程綠色防控措施,病蟲害明顯減輕。與常規田相比,減少化學農藥用量30%以上,每畝增產500公斤至800公斤,產量品質實現雙提升。
今后,省植保植檢總站將充分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等綠色防控技術,集成適合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創建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示范基地,基地內病蟲害明顯減輕、防治次數減少,用藥量比常規防治減少15%以上。(記者郝東偉)